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皇帝继承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皇帝继承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唐李世民死后是谁继承的皇位啊?是李显还是李治?
高宗李治(628-683)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 1.高祖李渊(566-635)
2.太宗李世民(598-649)
3.高宗李治(628-683)
4.中宗李显(656-710)
5.睿宗李旦(662-716)
7.肃宗李亨(711-762)
8.代宗李豫(726-779)
9.德宗李适(742-805)
10.顺宗李诵(761-806)11.宪宗李纯(778-820) 12.穆宗李恒(795-824)13.敬宗李湛(809-826)14.文宗李昂(809-840)15.武宗李炎(814-846)16.宣宗李忱(810-859)17.懿宗李温(833-873)18.僖宗李儇(862-888) 19.昭宗李晔(867-904) 20.哀帝李拀(892-908)
唐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何李世民、李治、李显、李旦、李隆基、李亨等都不是嫡长子?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我们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
唐朝立国之初,李渊倒是想嫡长子继承制,可惜天策大将军李世民牛逼过头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带着人马有惊无险的杀了老大李建成跟四弟李元吉,连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也一并杀了。
尉迟敬德一身是血的带人跑去正在划船的李渊护驾,李渊一看,别说嫡长子继承了,搞不好连自己都得“暴毙”在这,还是老老实实让位吧。
李世民登基后,倒是也想嫡长子继承,长孙皇后在还是太子妃时在太极宫承乾殿生下李世民第一个儿子,取名李承乾,看名字也知道这是要继承大统。
结果青春期叛逆+李世民太疼爱李泰让李承乾有了危机感,于是先是刺杀李泰不成,又想起兵逼宫,最后逼得李世民废太子,权衡再三选择了李治。
从李治开始,唐朝迎来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人——武则天。后续好几位嫡长子无法继承皇位根源都是她
李治倒也想立嫡长子,可惜第一位皇后王皇后不孕不育,就不存在嫡长子的情况;到了第二位皇后武则天,这个女***利欲太厉害,别说嫡长子,连嫡二子都被武则天一并杀了,只留下老三李显,还被吓的得了“被迫害妄想症”
李显第一次被废后,李旦就被亲妈武则天拉过来凑数,至于李显嫡长子李重润,因为管不住嘴巴被武则天杀了。
武则天之后李显复位,唐朝迎来第二个干政皇后韦后以及想要做第二个武则天的安乐公主。
嫡子指皇帝的正妻即皇后的儿子,嫡长子指皇后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李世民继位时是嫡长子,他和李建成以及李元吉都是高祖李渊皇后所生,玄武门事变后,嫡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都身死,李世民通过政变取得嫡长子地位,从而李渊无奈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的三嫡子中:太子李承乾和四子魏王李泰先后流放、去世,嫡子只剩九子晋王李治,其余什么吴王李恪、蜀王李愔等都是庶出,立嫡不立长,嫡长子李治顺理成章的就继承皇位了;唐高宗李治原有皇后王氏,无所出,领养李忠,后王皇后被废,立武媚娘为皇后,生有四子,都为嫡子,嫡长子李弘立为太子,得罪武媚娘死后,立李贤为太子,后来流放去世,顺理成章李显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是为唐中宗……本来皇位轮不到唐睿宗李旦的,因为儿子李隆基文韬武略,并发动***,消灭皇后韦氏以及专权的太平公主,拥立李旦,他才有机会做皇帝,而后传位给唐玄宗李隆基,经过开元盛世和天宝之乱,加上杨贵妃被逼死,李隆基已经心灰意冷不愿收拾并治理那衰败的国家,才把皇位传给太子唐肃宗李亨,也是嫡长子继位……
以上同志们做皇帝,理由五花八门,且听我一一道来。
李世民,稍微读深一点历史,就差不多真相大白了。李世民的父亲一直立的是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做太子,而且李建成也并非浪得虚名之辈,也照样是战功显赫,只是一方是李渊称帝后,把李建成往皇帝这个职业方向培养,所以冲锋陷阵之事,一概交与李世民,另一方,李世民实在是天生的战斗专家,所以军功日渐庞大。随着兄弟之间渐渐不能容,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亲手射死李建成,逼父亲李渊禅位。万幸,李世民算是一世明君,否则也是万世骂名。
李治这位武则天的老公是李世民万般无奈的选择。李世民第一选择是李承乾,可是李承乾与李治的行为古怪的二哥李泰水火不大容,李世民为了避免自己做过的骨肉相残,于是在长孙无忌的推荐下,把位置给了品行懦弱的李治,保护了兄弟间的兵戈相向,不过也正是李治绵软无力的性格,最终被才华与权术远在他之上的武则天独揽朝纲。
李贤与李旦只是做了个名字的皇帝。武则天四个儿子,没有一个人有她的三分之一的能力。长子病死,儿子赐死。皇帝的帽子给了三子李贤,这厮有眼无珠,几个月就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继位的李旦也是纸糊的皇帝,所有权力都在武则天手中。两位李家哥哥后来又做了一次皇帝,均碌碌无为。
李隆基是中国最有名的三郎了。这位心狠手辣才华洋溢又是马球高手又是音乐家的皇帝,通过唐隆事变帮父亲拿到皇位,并且把稍有威胁的李贤妻女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干净,李旦不久就让位于他,试想这样一位***如麻的儿子,李旦还敢有非分之想吗。
异常凄凉的是英明一世的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在逃亡四川的途中,儿子李肃突然称帝,处于弱势的李隆基无奈接受。平定安史之乱后,李隆基在软禁中一边思念杨贵妃一边变老,很快去世。
李家皇朝,细读历史,也是血泪斑斑啊。
唐朝它本身的属于那个鲜卑族。丨没有那么太多的礼法。有能力上,没实力下。2李世民的当上皇帝名不正言不顺。杀兄斩弟。为历史所不耻。所以他并不讲究这个。3,皇后是谁?她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嫡皇子。李显,李旦都是武则天生的。属于嫡子。他俩分别都当了皇帝。李亨,是李隆基的长子,是李隆基的太子。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嫡孙子。李旦的儿子。兵变之后当上了皇帝。所以在***中期之前,皇室内部一直存在着明争暗斗,打的你死我活,能够是皇后生的就不错了。
为什么唐太宗之后是李治继位?
唐太宗李世民总共有14个儿子,其中嫡子有三人,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为何只说这三个嫡子呢?因为从奴隶社会的周开始到明朝(清朝***取秘密建储制),皇位接班人都是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李世民有机会做接班人的儿子里只有以上三位,***如三位都被废或者死亡,才轮到其他儿子。
太子李承乾从小被立为太子,本来地位杠杠的,不想李世民却非常宠爱李泰,任由李泰留在身边,不催他去封地上任。这样一来,李泰就渐渐有了非分之想,还常常以伯父李建成和父亲李世民来对照李承乾和自己。李承乾知道后感到了危机,决定先发制人,谋反逼父亲李世民退位。李承乾虽然不是李建成,但李世民也不是李渊,李承乾哪里是李世民的对手呢?于是谋反被镇压,李承乾被李世民处死了。
本来这样就轮到李泰名正言顺的上位了,奈何李泰也是个不安分的主。首先李泰还以李世民第二自居而沾沾自喜,而且言语中还流露出对李治除之而后快的想法。李世民见此,更担心自己步李渊后尘,再加上朝中众多大臣看到李泰如此骄横跋扈,也担心以后没好果子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泰的好运也就到头了——给李世民废了。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仁慈而不争(ruan ruo)的李治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最后反而得到了皇位。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共有3个儿子,太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李治是李唐皇位第三顺位继承人,那为啥李承乾没能继位?深受唐太宗喜爱的青雀李泰也没能继位?原因很简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先说一个很深沉的问题:玄武门之变的影响因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得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皇位,太子李建成不仅丢掉了皇位,自己也身死,妻儿都没能保全,这些都是表面影响。深层次的影响却是李唐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由此受到践踏,李世民通过残酷的手段告诉后继的皇子们,皇位不是天授,皇位可以通过不择手段夺取。无论你是否是太子,甚至无论是否你是男儿身,只要你能灭掉档在你前面的人,你就是皇帝。这是很不好的影响,所以李唐多次出现宫廷***,甚至出现女皇武则天、太平公主弄权等与封建礼教悖逆的情况。以上是唐朝皇位争夺的大背景。
2、李承乾是嫡长子,年仅8岁就被立为太子,李世民也是把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凌烟阁的名臣轮流去东宫辅导李承乾,随着年岁渐长,李承乾出现叛逆期,与李世民也有了隔阂。反观四子李泰因为才华横溢,修编《括地志》,深受李世民溺爱,按照惯例皇子成年后需要离开京城就藩,李世民却将李泰留在京城,加上李世民夺位的影响,李泰开始对皇位有野心。多重情况下,李承乾感觉自己危机重重,叔叔李建成血淋淋的案例让人毛骨悚然,于是李承乾开始铤而走险,先是密谋刺杀李泰,失败后孤注一掷,率兵逼宫。想必此时李世民体会到了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的心情了。最后逼供失败,李世民也舍不得杀了李承乾,于是李承乾被流放。
3、太子李承乾被废,按理说顶太子位的应该是李泰。可是体会到了儿子自相残杀的痛楚,也可能是感受到了李唐皇位传承的危险,李世民必须要拨乱反正,他让李泰外出就藩,就是要告诉世人,皇位不能谋取,不能僭越。于是唯一的嫡子,最小最无害的李治躺着成了皇帝。
李世民虽然儿子众多,但其实离皇位最近的只有三个,就是长孙皇后所生的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李承乾少贤 作为太子本来最有希望,但是估计地位太稳固了,李二感觉自己的位置好像不是那么稳了,就人为培养了最有学问的李泰作为对手,这就尴尬了,李承乾正是叛逆期,这样就失去了安全感,慢慢就开始做,后来作死了……李治干过李泰有俩原因,第一是长孙无忌支持,第二李二觉得他性格比较温和,可能当皇帝了不会把自己的兄弟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皇帝继承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皇帝继承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