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辽东沦陷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辽东沦陷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明末不放火把整个辽东烧了?
烧过,不过没多大效果。
事情是这样的,皇帝亲批500万两经费去买火油,到辽东总兵手里就剩50万两了。
总兵拿出5万两,把这肥差给了自己的亲信去具体实行。
亲信拿出5000两让自己的小舅子带个百八十人去烧山。
小舅子前两天因为在赵家屯调戏良家妇女,被赵家屯的人打了一顿,这下正好借着朝廷坚壁清野的政策,拿出50两让几个狐朋狗友去赵家屯放几把火。
几个狐朋狗友拿到50两先去妓院乱嫖一气,又去酒楼胡吃海塞,喝醉了闹事把酒楼烧了。
总兵回复朝廷上交战果:夷狄已被烧得丢盔弃甲,民不果腹,胜利指日可待!皇帝,内阁真是英明神武,一计破强虏。另有火油期间保管不当,不慎失火,军械库,粮草库被毁,需800万两白银补充大军粮草军械。由于烧山战术效果明显,还需再追加500万两购买火油巩固战果。
皇帝一看,没那么多钱啊,加税征辽饷吧。江南的大臣们一听,让老子多交钱?这还了得?我们江南年年洪水,已经民不聊生了,西北那旮瘩风调雨顺,他们多交点吧。
李自成振臂一呼:他奶奶的,横竖是一死,乡亲们跟我上!
明朝万历年间,不应该抗日援朝,代人受兵,伤了元气,致使努尔哈赤趁机做大。
让日军占领朝鲜,进而越过鸭绿江进攻东北,那里是努尔哈赤的地盘,就让努尔哈赤陪日军好好玩玩,明朝只需坐山观虎斗。
题主,你这脑洞有点大,佩服。
不过,***如明末真的这样做了,这行为跟努尔哈赤攻陷广宁后,屠戮辽河百姓有什么区别?
当然,这是从性质下手来反驳行为的不正当性,具体缘由我们深入分析。
第一,辽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这样看,辽东就像是明朝的“哨塔”,是抵御边患的第一道防线。
而第二道防线就是山海关,明朝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弃广宁即弃山海”,意思是广宁若是沦陷,山海关失守是必然的了,广宁就是在辽东里面。所以说,如果没有辽东,明朝会直接面对边患的威胁。
同时,辽东作为战略缓冲地,还提供了军事上“后勤补给”。
为什么明末不放火把整个辽东烧了?这个问题有点暴躁了。
随着明朝灭元,散居辽东的女真各部相继“悉境归附”,越来越多的女***开始归附明朝。为方便管理,明朝以“众建之而分其力”的办法,陆续设置384卫、24所、7地面、7站、1寨,还在此之上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诸卫所(后于1434年废置)。
明朝的管理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辽东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管理,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和贸易来往,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但也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促成了女***再次从松散的游牧部落走向团结。
1442年,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满洲主体部分成型,并开始不断发展壮大,吸收其余部族。
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获,明廷武将集团和数十万精锐大军在明英宗的英明领导下全军覆没,明朝势力开始衰微,威望开始削弱,一些强大的女真卫所借机配合也先进行军事行动、掠夺其他弱小的卫所,甚至公然违背朝廷命令,向朝廷挑衅南下掠夺,由此导致女真族开始逐渐失控。
为了加强对女真的控制,巩固其统治,明朝***取“分其枝,离其势,互合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就是在女真各部之间进行扶持,保持女真各部之间的实力平衡,以致女真各部“各自雄长,不相归一”,彼此互相牵制,陷于分裂、混战不休的状态。
这种措施确实让明朝加强了对辽东地区的统治,但也促成了女真各部对于统一的渴望,反而加速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对明朝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既然威胁这么大,为何不一把火烧过去一了百了?实际上不是不想烧,而是不能烧。
首先,辽东地区并非只有女真族聚居,实际上是汉人、蒙古人等各民族大杂居,民族成分十分复杂,除了少部分军士之外,更多的是平民百姓。
一把火烧过去,到时候死的更多的是平民百姓而不是女真士兵,到时候必然会激起大规模民变,而且火攻烧死那么多人有伤天和,朝廷必然要被天下所抨击,遗臭万年,黑锅谁背?
万历朝鲜战争,明军和日军打了哪些战役,双方伤亡如何?
最有名的
来岛通总,来岛通总在秀吉的奏请下叙任从四位出云守。庆长二年,日朝之间的和谈破裂,来岛通总於八月下旬率六百人和藤堂高虎、中川秀成、菅达长组成水军再度侵朝攻打南原城,後呼应陆军沿全罗道的南海岸行进,於九月六日在兰浦一带与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遭遇,朝鲜军伺机退向鸣梁渡,十四日移进右水营冲,藤堂高虎遂於九月十六日发动全军冲击朝鲜水军,但是却被熟悉当地海域的李舜臣利用逆流时游走炮击,击沉日军三十艘战船,日军大败,史称「鸣梁海战」,是役之中来岛通总与兄长得居通年身中流矢阵亡,享年三十七岁。
万历朝鲜战争是由日本太阁丰臣秀吉挑起的,以争夺更多的土地为目的,发起的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592年至1595年 由明朝将领李如松和宋应昌统领,前往朝鲜作战,在经过平壤大战后,日本大败后撤退,明军也因入朝兵力不多,无法组织大规模作战。而后又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谈判,议和,至此第一阶段战役结束。
第二阶段从1957年开始,丰臣秀吉从釜山登录,率领15万大军开始对朝第二次作战。明朝由总兵麻贵统领,后续有山东参政杨稿、兵部侍郎邢阶赶到,总共8万余人。其中有很多经典战役,而又数鸣梁海战最出名。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是日本最为头疼的对手,李舜臣凭借几艘船只大败日本统帅藤堂高虎率领的133余艘战船。具体情况可以观看电影《鸣梁海战》,而后,丰臣秀吉死于京都,日本士气受挫,着手准备撤退。正在日本准备撤退之时,明军又在露梁海战大败日军。日军至此以无还手之力。
1599年明军班师回朝,万历朝鲜战争结束。
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20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这时,明朝集结辽东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并暂时击退日本。15***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明军的伤亡如何?
“自关白(丰臣秀吉)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
但《明史》的说法并不准确,明廷在「朝鲜之役」中投入兵力虽巨,到战争末期(公元 1598 年),明军在朝鲜的总兵力已达 12 万人左右(陆军、水军合计),却也远远达不到可以「丧师数十万」的规模。
明军在朝鲜的兵力折损到底有多少呢?
造成明军伤亡较多的战役,总体上共分三次。
最惨烈的一次是「泗川之战」,明军将领董一元率部2万多人进攻泗川,被日军守将岛津义弘以万余人击溃,折损兵力约7千余人。
第二为「第一次蔚山之战」,明军将领麻贵率部4万4千人进攻蔚山,被日军守将加藤清正以2万多人击溃,伤亡4千余人。
万历朝鲜战争是万历三大战役中时间最长、军事最密集、代价最昂贵的战役。根据明朝的历史,“花了200万多元在宁夏使用军队,在过去八年里花了700万多元在朝鲜使用军队,在二十七年里又花了2300万元在亳州使用军队;这三次战役之后,全国都使用了大殿,“可以看出,朝鲜战役对明朝的影响很大,军费开支超过了另外两次战役的总和。从那时起,明代的金库空缺,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万历朝鲜战争
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明朝联军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明朝、日朝伤亡惨重,无数将领丧生,朝鲜平民更是死于非命。
据统计,两场战争中,明朝伤亡约3.5万人,日军伤亡5万多人,朝鲜军队伤亡26万人,朝鲜平民伤亡100多万人。具体如下:
第一次朝鲜战争:1592年4月-1593年7月,
参战人数统计:
大明:43000
朝鲜:20万(战争初期正规军)
明末的皮岛是怎么被清军攻占的?
皮岛是东江镇的镇治所在,毛文龙被杀后东江分裂,实力大损。先后任命的几任总兵如黄龙等都缺乏威望,兼且东江远离中原,朝廷监控不力,东江镇其实已经名存而实亡,没有了牵制后金的能力。
随着三顺王的叛变,满清已经具备一定的水战夺岛能力,东江镇属的诸岛也纷纷陷落或投降,皮岛已经成为一座孤岛。
清崇德二年,满清再次兵分两路攻打皮岛。这时的皮岛已经兵无战心,将无战意,皮岛迅速失陷,岛上军民大多被杀,少量降服。满清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入关劫掠,大明的形势更加恶劣。
皮岛是一个战略要地,辽东原总兵毛文龙驻扎在这里,这个地方对皇太极的威胁很大。本来可以说钉死皇太极的一个重要的钉子。尚可喜也投靠了后金,所以皮岛处于孤立无援。
皇太极如果要向中原进军的话,首先必须得解决皮岛这一个后患,他先对皮岛***取了主动攻击但是失败了。他***用了和平攻势,两次写信给皮岛当时守将沈世魁劝降,但是没有成功。
皇太极觉得沈世魁软硬不吃,所以最后命令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群汉奸围攻皮岛。一开始攻击也不顺利,最后清军改变战术,两路夹击,重点从西北侧攻击,因为当时大雾明军大意了,兵败,最后沈世魁成了大明的忠士,他的残部在侄儿沈志祥带领下接受招降,归顺了皇太极
皮岛破。唉
皮岛又称平岛或者椵岛,由于毛文龙在此驻扎,牵制清,毛文龙称自己姓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改名为皮岛。
因皮岛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辽东失陷后,皮岛成为了明朝联络朝鲜的必经之路。在皮岛沦陷之前,建奴一直处于三面夹击之中。东有朝鲜,西有蒙古,南有宁锦的十万明军,背后有以皮岛为中心的东南沿海。与辽东沿海诸岛及旅顺明军互为犄角,虎视辽东沿海诸城,威胁建奴腹地。对建奴来说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天启元年,毛文龙受辽东巡抚王化贞之命,袭击建奴要塞镇江,生擒建奴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丰年、其侄佟松年等,随后派***等袭双山,擒斩建奴游击缪一真等,史称“镇江大捷”。建奴开始重兵围剿毛文龙,毛文龙逃去朝鲜。十一月率部驻扎皮岛。尚可喜降建奴后上书
自皮岛开镇以来,我国中所得辽人男妇奔逸各岛者不下百万,皆缘有岛在焉。
自辽东失陷,大量难民涌入皮岛及附近岛屿。建奴苦于没有强大的水军,对皮岛无可奈何。后袁崇焕矫诏诛杀毛文龙(这个是对是错,不在此讨论),岛上明将刘兴治发动兵变,控制了皮岛,十一月,明廷派黄龙接任都督。崇祯十年,皮岛再次发动兵变,刘兴治被诛,黄龙赴任,趁乱来袭的建奴也被击退。
同年再次发生兵变,黄龙被软禁。接连发生兵变,使明朝对皮岛不再那么重视,对皮岛援助也越来越少,再加上岛上多次内乱,岛上人心涣散,战力大不如前。后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投降建奴,不但给建奴带来了红夷大炮,还带来了舰队。同时他们有特别熟悉岛上的情况,这就是传说中的带路党吧。
崇祯十二年,建奴讨伐朝鲜,迫使朝鲜称臣。然后令朝鲜协助攻打皮岛。然后无非就是分化一部分,偷袭,尽管明军拥有有利地形,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一万多人阵亡。都督沈世魁以下明朝军民数万人死亡,岛上仅剩下100多人,后留由朝鲜安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辽东沦陷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辽东沦陷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