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东厂历史,明朝东厂历史简介

kodinid 4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东厂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东厂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代东厂为什么要叫东厂?
  2. 明代的东厂西厂是干什么的?
  3. 明朝时期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 明朝设立了三司和东厂吗?

明代东厂为什么要叫东厂?

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厂只是一个代名词,比如说馆。观。房。楼等

明代的东厂西厂是干什么的?

东厂和西厂是中国明朝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明朝东厂历史,明朝东厂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明朝东厂历史,明朝东厂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时期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

1、西厂和东厂的成员都是由锦衣卫中选***。

2、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明朝东厂历史,明朝东厂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4、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共同点是 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即“巡查缉捕”。

区别:

1、权利大小不同:锦衣卫本与东厂平级,后期发展成上下级;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所以,三者同时存在的时期,权利大小:西厂>东厂>锦衣卫。

2、组成人员不同:锦衣卫的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属于外臣。而东厂、西厂的首领是宦官,即内臣。

3、设立时间不同: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

明朝设立了三司和东厂吗?

没有任何朝代同时拥有这些职位。 自明太祖胡惟庸案后,明朝就废除了宰相一职。 明成祖年间,设立东厂。 明代的官制喂三司六部制,六部的首脑都是尚书。 侍卫历代都有。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保证自身安全,都有庞大的侍卫军队

明朝“三司”指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都指挥使司是军事总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是民政总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是司法总机构,分掌军事、地方行政和司法三方面事务。

明初废除元代行中书省,设13布政使司,俗称为省。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参政等若干人,分掌县、州、府各级行政事务和财政,隶属吏部和户部

提刑按察使司设按察使一人、副使、佥事等若干人,职掌司法和监察官民、提举兴革等事,官员笞杖以下的处罚由它执行处理,徒、流以上的处罚则由它报三法司处理,隶属都察院和刑部。

都指挥使司设指挥使等官,简称都司,一个都司统辖若干卫所,全国共17个都司,负责所辖军户的控制和生活安排,隶属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根据皇帝的命令接受都督府的征调和兵部指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东厂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东厂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西厂 锦衣卫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