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大v,明朝历史大V

kodinid 5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大v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大v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当年明月,都有哪些作品?除《明朝的那些事儿》外?
  2. 请问,大明朝很腐败吗?为什么?
  3. 历史上,明朝的张居正生活奢侈,但为什么却仍被称为一代名相?

当年明月,都有哪些作品?除《明朝的那些事儿》外?

至2018年11月,当年明月除《明朝那些事儿》之外没有别的作品。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首发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博客。

明朝历史大v,明朝历史大V-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2018年11月,当年明月除《明朝那些事儿》之外没有别的作品。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首发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博客。

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月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中国文学家欧发伟指出,当年明月用自己的灵魂还原了历史,而人类在他的历史里还原了灵魂。

明朝历史大v,明朝历史大V-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明朝那些事儿》源自历史记载书籍《明史》。当年明月在反复研究《明史》等正史史料的基础上,探寻晚明三大著名疑案等历史真相并使用现代的方式阐述了明朝发生的事,它结合着一些档案、笔记野史、碑刻等,以各地发现的墓志而论对历史的空白进行填充。

在网络和出版界,有关明朝历史的图书和话题接连不断: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十年砍柴的《皇帝太监文臣:明朝政局的三角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明十七帝疑案》的毛佩琦也出版了《明朝顶级文臣》、《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等书籍。

明朝历史大v,明朝历史大V-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甚至在2006年8月份举办的北京书展上,毛佩琦、当年明月、十年砍柴三位作家联手举办中国人需要重新认识明朝主题活动,详细解读明朝。

大量明史图书的出版,使2006年被人们称为“明”年,而进入2007年后,明史热继续持续,在这样的文化的背景下以明朝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和***剧颇受人们的青睐,因此《明朝那些事儿》走红于天涯网的一个小众论坛“煮酒论史”也并不奇怪。

请问,大明朝很***吗?为什么?

应该说在明初,大明的吏治还是很廉明的。因为明朝的建立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的好几个亲人就是因为贪官污吏而死,所以终其一生他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为了整治***,朱元璋不惜以重典整治吏治。其中有这么两条最著名,一是规定凡是***超过60两以上白银,直接判处***;二是在各地建立城隍庙,将贪官污吏剥皮后内填稻草置于城隍庙以儆效尤。

不得不说,虽然明初***还是屡禁不止,但是相对于其他时期,明初吏治还是相当廉明的。

但是,等到了明末,大明官员几乎无人不贪。

京债

“京债”,说起京债,首先得说说明末吏治的***。在明朝末年,朝廷官员不再是以谁贤能来举任官职的,而是需要用钱去吏部买,越是肥缺越是价钱高,因此每到派官的时节,吏部总是显得异常热闹。

有钱买官的当然自己掏钱买,那没钱也想当官怎么办呢,不用急,只要你关系硬,有人肯为你作保,京城便有豪门大户出来借钱给你,当然利息会很高,这便是“京债”。

可想而知,借了***的官员,如果不贪腐他们的债怎么还呢,所以,明末无官不贪。

受贿之魁-言官

有明一朝,朝廷官员最怕谁,最怕言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御使,他们身上往往担着风闻奏事之权。可是,到了明末,这些人才是官员中***的主力军,且绝对都是巨贪。

说说我个人的观点吧:

挺可惜,明朝其实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之后就是满清了!明朝贪腐也和朱元璋个人性格有关系,朱元璋称帝之后,把明朝送上了“薄俸”时代

可能是朱元璋农民思维作怪,无论如何,由于朱元璋人生经历和个人性格的原因,对官僚阶层极度厌恶,对***有着不可控制的反感情绪,因此吏治极其严酷。在俸禄标准上,给自家亲戚,皇室贵族那是唯恐不厚,而对全体官吏阶层恨不得一毛不拔,给后代官员的认知是,如果不谈过的不比老百姓好,仅靠俸禄还是过的很清贫的。其实朱元璋整治贪官就是既想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肯定不会长久!

再就是明朝后期,宦官权利过大,宦官专权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且宦官地位越来越高,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些由宦官负责的机构,权力也是越来越大,造成党政,内耗严重,然后又加强赋税,再恶性循环,造成农民起义,然后又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明朝后期可以说是从头***到底了!


明初,朱元璋对官员约束过严,待遇过低,取消丞相职位,大权独揽,由于朱元璋个人能力强,可以驾驭这种高压政策对自己的反噬。

有多大的压力就有多大的反弹力,朱元璋之后,再没有皇帝能够依靠一己之力压制官员体系,因此人性的贪婪就爆发出来。官员的***比前朝更甚,这也是前期过于压制的必然反弹。也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过于悬殊

后期权臣、宦官和党争对于朝廷的影响太大,皇权节节败退,官员的***就更加肆无忌惮。造成了财富集中在官员体系,朝廷国库空虚,入不敷出,民间食不果腹,流民四起。

到了崇祯时期,即便勤勉,仍然改变不了整个局势。


任何朝代都无法避免官吏***。明朝是朝廷穷的要死,官绅富得流油。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南方的赋税都收不上来,要知道元帝国那么***也要依靠南方的漕运和海运过来的粮草物资。南方一旦脱离了朝廷的掌控,等于失去了所有。

历史上,明朝的张居正生活奢侈,但为什么却仍被称为一代名相?

张居正,明万历内阁首辅。他劝万历皇帝要从简节约,而自己却没有做到,反而自己生活奢侈。

《万历十五年》就记载:张居正奉旨离京为老父亲办理丧事。他乘坐轿子就有40多平方米,设施齐全,2个仆人,30多个抬轿的,而除了必备的仪仗队外,随从人员还有一队鸟铳手,奢侈豪华,甚至超过了皇帝的作派。

从北京回老家江陵,大约一千里的路程,张居正的车队“五步一井,以清路尘,十步一庐,以备茶灶”声势浩大,但为此也劳民伤财。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宰相之杰”张居正的功绩。正是张居正***用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大明朝起死回生,让其灭亡时间向后延迟六十多年。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以福建为实验点,清丈田地,当地百姓因为便利,实践证明此改革措施对民有利。

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在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减少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全国土地比隆庆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顷。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赋税改革,全国施行一条鞭法。它的出现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以顷行一条鞭法。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则徭役公平。让百姓做到“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它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使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让国家财政有稳的增长。张居正也认为农商应该放在同等地位,不应重农轻商,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其成果体现为万历初期,国库财富创造了明朝历史中的最高纪录,存粮可用十年,存银共计一千万两。

张居正陆续提拔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且为了阻止北方敌人入侵,在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以此护卫京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大v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大v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张居正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