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杨振宁讲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杨振宁讲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杨姓的由来?
源自姬姓:
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②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杨姓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杨震(东汉太尉,为官清廉,四世三公)
2、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人。
3、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4、杨业(?—986年),原名重贵,戏说中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5、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
6、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人,明代大臣、学者。
杨姓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有很多名人。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
1. 杨震:唐朝名臣、宰相,他主持编撰了《通典》,开创了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编纂之先河。
2. 杨广:隋朝皇帝,他是隋朝第二位皇帝,其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繁荣。
3. 杨继盛:元代将领,曾统率亲军团击败忽必烈的海东靖难之役。
4. 杨彦卿: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提出了“儒以化俗”、“实事求是”的原则,被誉为“实学创始人”。
为何中华文明有几千年历史,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却比不上西方国家?
这个提问本身就是片面的。说自然科学比不上西方国家,那也是最近二三百年的事。人类的发展史呈波浪式前进也是属于正常现象。
试想在明代早中期,那时候中国在世界上落后吗?当时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现在那些所谓发达的西方国家又在哪里?当时的东土大唐恐怕比现在的漂亮国不知强大多少倍吧!更不用说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四大发明、九章算术难道不是自然科学?早在夏商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农历。如果古人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怎么能计算出精准的时间?
总之,古代的中国自然科学不是没有发展,而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也是长期的封建统治社***造成的。社会动荡、朝代更替、重农抑商等等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特别到了清朝,***取闭关锁国政策,更是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而此时的西方国家,正是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自然科学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所以表面看起来,近代西方科学好像比中国几千年文明都要先进,其实这也不过是偶然因素而已。看历史不能一叶障目,放在整个人类发展史来看,清朝时期的自然科学发展就是处于低谷期,这也是正常现象。
中华文明几千年,社会科学占有很大的部分,为何自然科学得不到应该有的待遇呢?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不像那么狂热的追求利益,因此,自然科学得不到应有待遇,也是情有可原的。还有资本主义在当时是没有任何市场的,当时,中国指责资本主义都是歪理邪说,试想自然科学在中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中国当时社会发展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五千年文明史,留下来自然科学的著作虽然不多,但是,几部记载着中华民族也能够说明中国是重视自然科学的。只是在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发明创造,都没有记载,中国最早的老子的阴阳八卦理论,可以说是最早的自然科学的理论,还有中国四***明无不是说明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对于医学方面也有著作,著名的《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等,都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还有那些祖冲之的圆周率,张衡的地动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等都是对世界自然科学的贡献!最近考古发现的三星堆,都是对世界自然科学的贡献。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三四千年,能够为世界自然科学做出这样大的贡献,堪称是世界自然科学宝库精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杨振宁讲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杨振宁讲唐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