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的电视剧

kodinid 4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正史看么?可信度有多少?
  2. 明朝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到底怎么样?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正史看么?可信度有多少?

平心而论,这是本好书,我有一套全集,前前后后看了三遍,确实,在作者的描述里,把人情对事件的推进阐述到了极致,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在历史长河里应该是最值得推敲和琢磨的,脉脉温情极少被载入史册,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历史教科书里所看不到的真实***。在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感***彩,他所阐述的不仅仅是历史带给现代的进步意义,更重要的,他把历史背景的人情进行了充分的剖析。最重要的是作者凭借自己的觉悟悟道了古人当是时的心态,心理,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在里面,至于对于研究历史的真实性,我觉得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比如生辰年月,重大***的时间人物过程结局,还是很有参考性的。

谢邀!历史是过去的事,而且是一个时空环境下太多太多的事情的组合,谁都说不清楚!

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的电视剧-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就有了正史与野史的区别。但正史也不全是真实的,野史也不全部是虚***的,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只有自己清楚,或者自己也不清楚。

因此,明朝那些事,完全可以当作正史看!

先说结论,不是正史,也不能当成正史看。可信度有一部分,但也就是大众科普级别,其中包含了许多作者个人的主观观点。

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的电视剧-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概念不同。正史的概念主要是指“二十六史”这一类史书,而并非是所有历史书都是正史。

其次,定位不符。在当年明月自己叙述中,他当年写《明朝那些事儿》是翻阅过《明实录》等不少史料的,但在定位上,《明朝那些事儿》是部历史小说,兼有些大众历史科普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是了解明朝历史的一个途径,当成勾起人们对明代历史兴趣的一个引子,但要让它承担历史研究的作用,是与事实不符的,也与它自身的创作初衷和实际定位不符。在爬梳和鉴别史料的过程中,当年明月也有考虑不周、资料搜集不全以及没有及时了解史学最新前沿动态的情况,因而在部分内容的可信度上是要打折扣的。

最后,如果要正式地研究明史,官修史书、笔记小说、各种档案、实录、出土文物以及史学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专著、论文)都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但是,研究者还需有较强的史学功底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的电视剧-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到底怎么样?

明朝百姓的生活状态跟以往的朝代有所不同。随着经济文化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朝的城镇经济较为发达。市民文化繁荣。人们爱看***。

1,市民文化的繁荣。明朝***文化兴起!这个时代的***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中的三本在明朝完成。这反应了当时市镇繁荣环境下,明朝百姓的生活状况。渴望自由,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反思。

2,物价便宜,幸福感爆棚!

在明朝,县官就的俸禄年薪大概在45两,就是30600元人民币。一个月差不多就是2500元左右。街头小贩年收入在20两左右,就是13600元人民币,月收入是1200左右。而农民的收入就少一些,南方还好,年收入人均16650元,而北方年收入一年才8325元。但是考虑到几百年来,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当时这个收入,放眼世界,也是非常高的了,我们来看看物价。首当其冲是房价的问题。其实明朝的房价还是很便宜的,一张明代的地契,写的是万历十五年的时候。大宅院占地5亩地,楼房三间,平方有28间,地加房总价是106两银子。这样的房子,放到现在,在一个二线小城市,少说都是几千万。可是在当时,106两就买到了。这还是豪宅!

普通人的小平房,50两便能购买,大约是150平方米的房子,算下来也就227元一平方!日常开销中鸡鸭鱼的价格与现在我们的物价相比也是差不了太多,大米是在0.99元一斤,上等的猪肉在13.2元一斤,牛肉是9.9元一斤等等,其实在吃的花销方面,普通百姓还是能负担的。

家具,就像床1两一张,凳子0.04两一个。一个家庭除去年开销,还剩下20两足矣!

3,户籍制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户籍制度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立。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洪武十四年推行里甲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人口按所从事职业,主要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以户为单位,每户详列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逐一登记在册。因送给户部的一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按规定,黄册10年一造,每册一式4份,分别上报中央户部及省、府、县有关机构。其实,就是规定了你家祖上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职业很难更改!

欢迎各位留言指正!

哈哈,这个问题我正好半年前涉猎过,当时是阅读了一本叫做《明代的衣食住行》里面详细的介绍明朝时期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因为作者的考究出处都比较靠谱,下面我们就来侃一侃吧。

如果你喜欢吃酸辣土豆丝,那么直到明朝,中国才有这道菜的诞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殖民者将美洲的食物带到了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当然了,进口作物只是大明众多饮食变化中的一小部分。根据葡萄牙传教士的记载,仅在北京广州南京这些大城市的蔬菜的供应量就已经超过了西欧所有大城市的蔬菜供应总和,而且种类繁多。除了蔬菜,百姓家里也是很容易就能吃到肉,明朝百姓所吃的肉食种类丰富,除了一般的五畜,明朝人还特别爱吃野生动物(唉,物种大量锐减啊)。


不只是王公贵族对华美的服饰有追求,大明的老百姓也是尽可能的穿的好一些。从嘉靖朝开始,百姓的衣服除了普通的白色、蓝色、黑色和灰色,还有了绿色和红色。而且服装上的绣刺也开始变的繁多了起来,意大利和西班牙传教士对于明朝民间的服饰的多样程度给予高评,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的服饰了。也的确,16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曾掀起一股中国热,欧洲的贵族们都以身着汉人服饰为傲。


明清时期的建筑是中国古典建筑发展的最高峰时期,而建筑类型多由明代开创。当然了,住并不只只是房子好看,对于社会上的流民和孤寡老人,***也有相应的机构予以安置(在大城市这点做得很好,可是很多小县城实在是······贪官可恶啊)。除了住房,大明***对于城市的卫生也是有规划的,每家都有分到的值日地点,处理不好要受罚,当然这条政策实施起来是北方明显不如南方。对于广州、南京、武汉、扬州苏州、长沙,西欧传教士的评价是这是世界上最干净整洁的城市。对于北京、济南等北方城市,传教士认为与欧洲无异,垃圾比较多,排水沟容易淤塞,下雨了满地的泥。


虽然有海禁,但是民间的航运依旧是很发达的,尤其是隆庆开关之后,大量的民船纷纷出海,一时间海贸带来的财富充盈了东南沿海(跟朝廷没关系,明朝基本上不收商税)。重新翻修的大运河也是促进了内陆航运的发展。中国船虽然不如欧洲的船那样适合战斗,但是明轮的使用以及船舵分离让中国的中小型船在水域里可以进退自如。

除了航运,陆路运输也是蓬勃发展,百姓可以自行租赁马车,而且车厢内置环境也是比较舒适的。为了迎合陆路运输,明代对城市内的道路设计可谓煞费苦心。在南方的大城市里普遍铺设了砖石路。反倒是作为首都的北京是泥泞的土路,到时形成了很大的南北差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真实历史讲述明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正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