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梁历史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老梁历史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退居蒙古草原的蒙古人怎么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铸造不上?
冶铁技术到了元朝时期,已经非常成熟,只是蒙古人不愿意学习和掌握这项技术。
在西周末年,我国就出现了铁器,只不过那时候的铁器都是削、刀等一些小工具。
春秋时期的齐国,冶铁技术比较发达,就有了“断山木,鼓山铁”的记载。
《管子·地数篇》就有记载说:齐地“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就会用铁制作农具用来耕作。
但是最初由于条件限制,铁矿产量较低,冶铁量不大,铁器弥足珍贵,直到汉朝时,铁依旧属于战略物资,朝廷处心积虑对其实行控制。
早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朝廷就在官员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推行盐和铁的专卖制度。
因为铁不但可以制作铁犁等农具,还能用于武器生产。
《唐律疏议》中规定:“依关市令,锦绫、罗縠、绸绢、绵布、牦牛尾、金、银、铁,并不得度西边、北边诸关及至缘边诸州兴易”。
对兵器的控制则更加严格,“私与禁兵器者,绞”,即使是和唐朝关系密切的回鹘也不能随意购买铁器。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铁锅?现在谁家没有两三个,这就不是个稀罕玩意。但您不知道的是,铁锅这东西在民间普及开来,那也是宋朝的时候。
在往前的话,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就有铁锅了。毕竟在《史记》当中项羽好悬没把刘邦的老爹拿大铁锅给炖了。
所以铁锅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就应该有了。
那么铁锅出现之后,这就意味着炒菜随后就会出现。
作为大吃货帝国的小伙伴,有这个想法,可以理解,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至少在史书翻的话,第一次对炒菜的描述,还是炒鸡蛋,这事是记录在《齐民要术》里头,那会还是南北朝时期。
咋说呢?打宋以前,咱民间老百姓是吃不起炒菜的,都是炖菜,最为主要的原因,这炒菜的锅大家伙压根就买不起,太贵了。
毕竟铁锅他属于铁器,这玩意属于战略物资,本来那铁矿石出产的也少,不可能不做铠甲兵器,给你整个锅吃炒菜去。
所以剩点边角料整个锅,那也是贵的厉害,也只能是大腰子有俩钱的上层人士用个铁锅而已。
那么这事到了宋朝的时候,这钢铁的产量多了,大概有四千吨,除去做兵器的,这剩下的就做了铁锅了,价格也就下来了。
公元1367年,中国南方的元朝势力基本上被肃清之后,朱元璋下令开始北伐,并且制定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河南、山东被占领之后,元大都直接变得孤立无援,元顺帝也携带家眷逃往了蒙古大草原。
这下子蒙古人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之前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仆人伺候,而现在干什么都是要靠自己,就难简单的吃饭来说,蒙古人可能连一口铁锅都铸造不出来,这也是他们的自作自受。
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对汉人实行奴役政策,不仅看不起***而且还看不起***的技术,所以没有几个蒙古人学会了汉族的制造技术,再加上元顺帝逃亡的时候并没有带上工匠,这就导致了可怜的蒙古人连一口吃饭的锅都找不出来。
首先让我们看看蒙古人对于一口铁锅是有多么的重视:
可以看出蒙古人把铁锅看得比金银珠宝还重要,战斗胜利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铁锅,就算锅坏了也要千方百计的将它补好,足见铁锅的金贵。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对蒙古人也是下了狠手,对蒙古人实行铁器禁运,最后蒙古人穷的连铁制武器都用不起来了,只能够使用骨箭,朱元璋的一个经济制裁让蒙古人的生活水平直接回到了石器时代,实在是高。
而当时炼铁的两大技术瓶颈,铁矿石和工匠在蒙古都非常稀缺,往往造出来的东西只能够满足蒙古上层统治者的需求,而底层人民想要获得铁锅就只能依靠走私,用牛羊换铁锅,虽然听起来很亏,但是蒙古人还是屁颠屁颠的来交换。
这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蒙古草原缺少铁矿石,进而导致铁器极度匮乏。
我曾经看过一个美食节目,说的是蒙古美食牛肉饼。有个蒙古大娘说,她们小时候,铁锅非常非常珍贵。铁锅漏了,破成了铁片,没法煮东西,就拿铁片当煎锅做牛肉饼吃。这其实也是缺乏铁器的表现。
由于缺铁,所以非常珍惜铁。由于非常珍惜铁,所以对铁器加工非常非常重视,所以他们的铁器加工水平完全不在中原地区之下。像铁甲、钢刀,其锋利坚韧程度,甚至超过中原水平。
但是铁器总归是要消耗的。明朝初年,对蒙古***取全面严厉的经济制裁,严禁与草原进行任何贸易。铁器更是禁令的重中之重,严禁贸易。由此,草原上的铁制品更加紧张。当然他们可以从中亚和东北地区引进铁器,但是成本高昂。同时,因为分裂成了很多部落,实力大减,对外掠夺的能力也下降了很多,通过掠夺来获取铁器,也显得不太现实。总之,铁越来越珍贵。
珍贵的铁,被用做兵器铠甲。如果用来铸铁锅,那就太奢侈了。
所以,不是明朝的草原人不会铸铁锅,而是铁太珍贵了。普通人铸不起铁锅。
赛金花用身体贿赂瓦德西,减轻了北京八国联军的罪行。是真的吗?
***在古代是最为低贱的一种行业,从事这个工作的女子是不被人看得起的,可对于很多***来说,她们根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命运。
大部分的***是小的时候就被卖到青楼里面,长大后自然就做这行,有不少的名妓都是因此进入到这个行当中,其中清末著名的赛金花,她也是由于自己家里非常贫困,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花船为妓。当时她所在的苏州青楼行当也是非常发达,东南地区是有名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秦淮河等地一直都有着养瘦马的习惯,这也让当地的***业发展非常快,在清末时期,很多权贵大官生活奢侈腐化,都喜欢在这些地方游玩享乐。
赛金花自幼就生活在这种环境里面,不过她还算是相对***的,在她14岁的年纪就遇到自己的第一个贵人洪钧,此人也是状元,在朝中也担任着不小的官职,他与赛金花在花船上相遇,渐渐也喜欢上聪明伶俐的赛金花,虽然他当时已经50多岁,但他还是很快就把赛金花纳为妾。
之后她随着洪钧一起到外国去访问,自己也长不少的见识,正是这次她跟随着老公一起出使德国,让她认识瓦德西,这也让她成为后来人们争相传颂的女英雄。回国之后她的丈夫洪钧很快也去世,而她重操旧业,利用自己的炒作能力迅速让自己在上海出名,可受到当地大官的排挤,她不得不到北京。
当时的清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中,很快八国联军打了进来,清***立马放弃北京,这就让八国联军轻松占据北京城,当时的北京也遭到联军的一番劫掠。
圆明园等皇室的重地都遭到八国联军的清洗,无数的奇珍异宝被他们抢走,很多平民都死在他们的手上。此时赛金花在京城发现德军的统帅是自己当初的熟人瓦德西,根据一些记载,赛金花接近瓦德西,并利用自己的身体贿赂瓦德西,希望他能禁止自己的属下在京城***抢夺财物。瓦德西还真的就答应这么做,并极力约束自己的部下,这件事也算是减轻八国联军的罪行,赛金花她这么做也让自己在京城出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梁历史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梁历史明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