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如何评价唐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如何评价唐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朝代呢?
我是七哥
唐朝到底,辉不辉煌,灿不灿烂,我说两个人,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唐太宗有两个最为出色的优点,敢于接受臣子的建议,容忍谏臣的地步,堪称古代帝王之最。
这个谏臣,跟后世的谏臣有很大的区别。唐朝的谏臣,主要职责是针对君王的过失,其实说白了就是找皇帝的过错,挑皇帝刺儿。
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唐朝的臣子,谏臣竟然敢挑皇帝的刺儿,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也唯有唐朝敢这么做。光凭这一点,唐朝就足以秒杀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王朝。
所以,在唐太宗时期出现了一个很有名的谏臣魏征,敢在朝堂之上跟唐太宗据理力争,而且有的时候,还把唐太宗搞得下不了台。
(唐太宗和君臣的关系 剧照)
最后唐太宗气不过,觉得魏征太不给自己面子,私地下找臣子商量,想出一口恶气,看看魏征出洋相。
一打听,知道魏征喜欢吃菠菜,而且他吃菠菜的样子,十分滑稽搞笑,外人一看,真是洋相尽出。
这个时候唐太宗乐了,想要看一看魏征的洋相,于是就请了一众臣子来吃菠菜,其中就包括魏征。这魏征,一看是菠菜,就开始狼吞虎咽,唐太宗看到他的样子,顿时喜上眉梢,心情大快。
1.完善了科举制度。之前的“世袭分封制”,“九品中正制”,都是门阀制度,阻断了下层人士上进的路途,阶层固化。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到了唐朝得到完善之后,天下寒士终于有了进入上层的机会。
2.领土广阔。鼎盛时期有1237万平方公里。在古代,无论农耕还是游牧,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最实际的财富。
3.武功。万邦来朝,尊李世民“天可汗”,凭什么?凭的就是文治武功。
记得历史课上有隋唐盛世一段的描述,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已处于世界较高水平,现在许多国家华人聚集区称作唐人街,足见其影响深远。顺便说的是隋朝虽然短暂,但为唐朝发展到辉煌时代提供了良好营养。唐朝最为辉煌的时期是贞观到天宝之间。 唐朝初期实行开明包容国策,注重农业减轻税赋,完善科举,广纳贤士,重开丝绸之路开放经济等措施使经济迅速提升,聚集了大批治国安邦征战沙场的贤臣良将。通过羁縻制度重用胡兵藩将征伐有效控制突厥、契丹等民族使边疆地域保持长期稳定,积极开拓西北东北领土奠定了辽阔恢宏的大唐疆域。
稳定而强盛的国力,开放包容多元的政策使唐代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处于世界最前列,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扩大,声名远播。现在周边许多国家的文化生活习俗还留有唐时的遗迹。可以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荣耀的时代。
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
1、政治因素。唐朝推行科举制,政治人才众多,前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改革,再到巅峰的开元盛世,无一不是统治者的领导能力和手下的政治素养体现。
2、军事因素。那现在的例子讲,只有军事力量强大了,国家才会强大,社会才能稳定,百姓有了安全感,当时的唐朝,平定国内大小叛乱,政治版图稳定,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融洽。虽然疆域不大,但完全有能力保护国家和人民。
3、经济因素。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唐朝时期共修建了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藕、菠菜、莴苣、茭白等;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发展成了几个大都市,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如此发达的手工业发达,甚至在当时闻名世界,国外的人称我们为“唐人”,就是从此处来的。
4、文化因素。繁荣昌盛,军事强大的唐朝是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争相交好,一边赞叹唐朝,一边虚心学习,于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再加上当时的统治者思想较为开放,文化领域百家争鸣,万花齐放,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唐诗。
历朝历代的史学家是怎么评价武则天的?
在我国历史上,唐代女皇武则天大概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了。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女人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也就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是家庭传宗接代的工具,“三从四德”是女人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女人被深囿闺中,抛头露面就是不守妇道。“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都不得,能从政执政更是难于上青天了。而偏偏出了武则天这样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不仅仅挑战了男权社会,还把天下所有的男人统统踩在脚下,这对男人来说,特别是对朝廷那些文武百官,李家皇族来说是多么大的羞辱!所以在[_a***_]中对武则天有一点妖魔化也就可以理解了。
今天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武则天是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但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在编纂史书时由于对“正统”观念的看法不同,对于武则天是否是否应纳入“本纪”这一问题争论不已。《旧唐书》将武则天纳入《本纪》,《新唐书》则将武则天既入《本纪》,又入《列传》,《资治通鉴》则归武则天入《唐记》之列,而《唐鉴》即归入中宗年号之下。史学家对武则天的认知分裂可见一斑。
后晋刘昫等著的《旧唐书》对武则天的评价几乎是完全否定的:“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说武则天是“艳妻”、“嬖妇”、“破国亡家”之罪人,称其为“贼后”、“龙漦”、“夔魖”等。
南宋朱熹著《通鉴纲目》多次否定武则天,到清朝王夫之和李塨等人著作中对武则天的贬抑达到顶峰。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影响比较大的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为达“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之目的,为了提醒宋朝当权者当心女权当道,就把武则天妖魔化了。这具体体现在:唐高宗李治被描写得软弱无能,治国无方,而把武则天写得很坏,很阴毒强势,对两者的描述都有所夸大。其实高宗不是无能之辈,武则天也没有那么阴狠。
但不管怎样对武则天贬抑和妖魔化,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唐朝在武则天主政期间,社会稳定、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盛世”,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如何评价唐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如何评价唐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