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课程,明朝历史课程论文

kodinid 13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课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课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前期是指哪些年?
  2. 古代没有解剖学,中医是如何知道人的五脏六腑的?
  3.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正史看么?可信度有多少?

明朝前期是指哪些年?

目前学术界对明代历史分期的划分是:前期(开创时期):洪武朝至英宗王振专权(1368-1441)中期(积弱和改革时期):正统七年至万历十年(1442-1582)后期(衰败时期):张居正去世至明亡(1583-1644)这是传统划分方法,有的学者习惯将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之变”作为前、中期的界限也有学者对万历时期为衰败时期表达了不同看法,并不认为明朝衰亡始于万历朝。

古代没有解剖学,中医是如何知道人的五脏六腑的?

古代不是没有解剖学,解剖的行为,古今中外都有。只不过中医没有用解剖学这个概念而已。

明朝历史课程,明朝历史课程论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的经典《黄帝内经》,其中的藏象说,把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说的很明白。还有气血、津液与经络等等论述。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人整体生理功能及生理活动运行程序。

别的先不说,先说在《黄帝内经》里面对人体内部肝、心、脾、肺、肾;胆、小、胃、大、膀、这五脏六腑的名称,功能,作用及相互关系的阐述。不是通过对人体进行过各种包括解剖的细致分析,难道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本人认为,古人的中医,对人体带有解剖性质的论述,不只是局现在的上面所说的五脏六腑,而是有很多论述,西医现在也论述不上来。因为本文只是回答上面的问题,就不在本回答中多论述了。

明朝历史课程,明朝历史课程论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帝内经》里面对,肝,心,脾,肺,肾;胆,小,胃,大,膀名称的提法与功能的说法。要比西医解剖学早两千多年。怎么能说古代没有解剖学呢?

本文只是回答问题,《黄帝内经》怎么说的,不需要在这里重复的去说。

看看黄帝内经对人体五臟六腑的论述比亲眼所见都逼真,比现代解剖学还详细,古代还有法医,你说古代有没有解剖学;只是牧师把西医随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及两次片战争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医压制中医;导致中医解剖学落后而矣,是西医资本殖民化侵略导致!

明朝历史课程,明朝历史课程论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中医没有解剖学?去看看中医书籍,有多少关于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胃等等器官的描述。

另外,现代医学传入中国,如果中国原本没有心肝脾肺肾的文字记载,那么外国文字是如何翻译成心肝脾肺肾的?呵呵。

黑中医的大多是一群无脑黑

没有“解剖学”不等于没有解剖。中医应该从神农氏尝百草算起,《皇帝内径》里就有肾主什么,肝主什么什么的记载。华佗对中医外科有巨大的贡献,刮骨疗毒就是证据。华佗要给曹操开颅治疗头痛,说明他的神经内科和外科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古代有剥皮、凌迟、车裂等刑罚也为人们了解身体外部和内脏结构提供了可能。另外,中国古代就有法医,他们有必要也有机会去了解人体内脏的结构。比如“开棺验尸”,剖腹查毒等。古人也可以在对哺乳动物的宰杀烹调过程中去推导人体内部结构。

还有,古人对美味的追求也激励人们对人体研究内脏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比如许多古代小说里都有“挖心饮酒”的情节,却没有煮肺饮酒的情节,这说明人的心脏也是很好的食材。

总之,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学家和美食家共同推动了人体解剖学的进步与发展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正史看么?可信度有多少?

平心而论,这是本好书,我有一套全集,前前后后看了三遍,确实,在作者的描述里,把人情对事件的推进阐述到了极致,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在历史长河里应该是最值得推敲和琢磨的,脉脉温情极少被载入史册,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历史教科书里所看不到的真实***。在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感***彩,他所阐述的不仅仅是历史带给现代的进步意义,更重要的,他把历史背景的人情进行了充分的剖析。最重要的是作者凭借自己的觉悟悟道了古人当是时的心态,心理,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在里面,至于对于研究历史的真实性,我觉得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比如生辰年月,重大***的时间人物过程结局,还是很有参考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课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课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解剖学 明朝 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