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的瘟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的瘟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灭明历史原因?
1、明朝灭亡于李自成的起义军,并不是灭亡于清朝。清军入关后,明军与李自成军队已经血拼得差不多,清军只是捡了个漏。
2、抵挡清军的主力部队吴三桂势力,投降清军。
3、明朝太穷,到处爆发大旱灾和瘟疫,皇帝向大臣借钱,没人愿意给,导致明朝没钱养军队。
4、明朝降将洪承畴、祖大寿等人帮着清军打仗。
明末大瘟疫是怎么一回事?
说起明末的那场大瘟疫那叫一个惨,非常非常的惨,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惨到民死国亡的程度。
那是一场严重的鼠疫,西方叫它黑死病。
发生在明朝末年(1633年到1644年之间)那时候气候异常,气象学家把它称作“明朝小冰河时代”,气温比一般的年份同期都要低,天气少雨,酿成大旱,大旱之后,民不聊生,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灾民遍地。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就在那一年山西首先爆发了鼠疫,后来又传到河南,随着李闯王进京带到了北京,最后遍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
那一时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
有古书记载,千人同井,万人同穴,民死不隔户,大路通街无人走。
最严重的疫区,死者高达90% ,真是骇人听闻啊!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在世上存留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它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听我家老人说:这病可吓人了,一人感染,***,今天得病,明天就死,甚至是上午得病,下午就死。
明朝到了崇祯这一代,确实是气数已尽。自己虽然能力不是很强,但也算克勤克俭,兢兢业业,比起那些胡搞瞎搞的荒唐前任不知好上多少倍。
然而,对于一个即将垮塌的帝国来说,崇祯个人的力量太单薄,终究无济于事。
从万历46年起,明朝开启小冰河期,到崇祯年间反常现象加剧。有载“粤地大雪”,连广东那般常年潮热之地都会下雪,可见北方地区能冷到何种程度。
光冷也就罢了,多穿点衣服也能扛得住,偏偏又旱老是不下雨。这让庄稼遭了殃,低温和干旱致使收成骤减,不仅如此,别种植物和动物也受到影响。
那些被人类开荒挤压生存空间,跑到偏远地区的鼠类也闹起灾荒,没食物还缺水喝,鼠类开始向人类聚居区大肆迁移。甚至出现一种奇观,老鼠们首尾相衔,渡过大江大河,大举进入华北及中原地区。
同时饥饿难耐的人类,也打起老鼠的主意,挖鼠洞找粮食,甚至死去的老鼠也成了盘中餐,那种饥饿的折磨是盛世之人无法想象的。
于是,在人类和鼠类密切接触中,鼠疫大爆发,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成了重疫区,京津地区也难免被波及。
感染者腋下、腹股沟处起硬包,都称作“疙瘩瘟”。现代人知道,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会和***激烈斗争,往往会引发淋巴结肿大,所说的“疙瘩”应该指的就是淋巴结。
此病传染极烈,经常是一人感染导致全家绝户,而且发病非常突然,人走在大街上会突然倒地毙命,连诊治的时间都没有。虽然不知道有***这种东西,但大伙也知道,只要走进病家的门,妥妥的被传染上,因此均闭户不出。
饥荒再加鼠疫,那个时候的人受的真不是人的罪。
题主,我是老实人,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据历史记载,就在明王朝内忧外患之时,一场大规模的瘟疫开始席卷了明王朝的大江南北。这场瘟疫发生于1633年,最早从山西开始爆发,一下子就席卷了山西全境。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
在很短的时间内,这场瘟疫就扩散到陕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并进一步演变成席卷南京、浙江等地的特大瘟疫,是明朝万历年间大瘟疫后的又一次大瘟疫。据记载,到明朝灭亡的1644年这场瘟疫都仍然在继续,在天津爆发,达到最***。据《明史》记载:
首先,这场瘟疫当时的人称之为“探头瘟”,瘟疫传染速度更快,死亡率更高。比如据记载,开封府武县感染上瘟疫的人“死者十九”,更有无数家庭直接满门灭绝。当时居然达到了一人染上瘟疫,全家人在短时间就会感染,不出两个月全家灭绝的情况。《阳武县志》记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的瘟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的瘟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