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与隋朝历史,都江堰与隋朝历史的关系

kodinid 5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都江堰隋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都江堰与隋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四大水利工程中,跨省份最多的是?
  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历史背景?

中国四大水利工程中,跨省份最多的是?

芍陂(安丰塘)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其中芍陂quèbēi 跨省份最多。它是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今安徽寿县南。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

都江堰与隋朝历史,都江堰与隋朝历史的关系-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历史背景

历史上,大熊猫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华大地。在南方地区,他们的领地甚至超出了今天中国的国境,进入了越南缅甸境内。根据古生物考古的发现,大熊猫的化石分布在北到北京,南到越南,东到台湾,西到川西高原的广大区域。

直到秦汉时期,大熊猫仍然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大多数地区。东汉时期,随着气候的变化,中国的竹林分布地带逐渐南移,北方地区的大熊猫也逐渐失去踪迹。到了魏晋南北朝,大熊猫已经完全分布到了南方地区。

到了隋唐时期,大熊猫分布的北界,大致在秦岭-大别山-天目山-雁荡山东端一线。而在这个区域内部的四川盆地、两湖盆地、鄱阳湖盆地这些人口稠密的地区,大熊猫已是踪影难觅。

都江堰与隋朝历史,都江堰与隋朝历史的关系-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两宋时期,南方地区的人口大幅增长,更多的地方被人类开发成农地。大熊猫在人类的步步进逼下,失去了更多的栖息地。这一时期,除了四川盆地、两湖盆地和鄱阳湖盆地这些传统农业区,在湘中盆地、赣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大熊猫也失去了自己的栖息之地。

到了元明和清代中前期,大熊猫的栖息地迅速沦陷在了人类的手里。其分布区完全收缩到了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地。只有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八省的地方志中,还能找到大熊猫存在的痕迹。

到了清代中晚期,大熊猫的栖息地进一步收缩到了四川盆地北部和西部的山地。早期在滇东北和鄂西北还能寻到痕迹,后期则已经完全收缩到了川陕甘三省之间的一片C形山区。

都江堰与隋朝历史,都江堰与隋朝历史的关系-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1900年,大熊猫今天的分布区基本形成。过去的一百多年,分布区的大致区域较稳定。但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分布区内的碎片化却在不断加剧。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分布区内的大熊猫栖息地已经被分割成了一片片互不相连的孤立地域。由于各种群被相互孤立,大熊猫的繁殖和种群基因交换,都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通过对大熊猫分布区的历史演变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大熊猫的遭遇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滚滚从一种广泛分布的强势生物,变成今天这样靠卖萌为生,实在是迫不得已!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及中国四川省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和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等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涵盖成都、雅安、阿坝和甘孜共4市州的12个县,面积9245平方公里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所有温带区域(除热带雨林以外)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被保护国际(CI)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年7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都江堰与隋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都江堰与隋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大熊猫 栖息地 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