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小论文隋朝大运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小论文隋朝大运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大运河,历史作文?
古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郡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坏:建造大运河时期,劳动人民日夜行劳,监督官极为苛刻,用鞭子抽打,有时还不给饭吃,所以为了这个大运河害死了不少人.大运河完工后,隋炀帝几次下江南游玩,不理朝政.所乘龙舟大得无法想象,船身长达几十米,船上有几层,供随行人员居住游玩.这样的龙舟造了很多艘,砍伐了大量的树木.龙舟所经过的郡县,每日都得供这么多人的粮食银子,一些穷苦的小县拿不出来,隋炀帝便把县长捉来问罪.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灾害.平时拉船的民工上千万,每天累死的不计其数.我所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隋唐大运河说明文?
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唐大运河。此后,唐、北宋长期开凿、疏浚、整修隋唐大运河,使得隋唐大运河可以继续使用。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利与弊?
开通隋朝大运河的利:
1、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2、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3、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隋朝虽短,可是换来了唐朝的长治和极盛。
开通隋朝大运河的弊:
1、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2、开凿大运河,激化了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动。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典故?
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上看,隋***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隋炀帝个人,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这就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小论文隋朝大运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小论文隋朝大运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