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状元的历史,明朝状元的历史故事

kodinid 5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状元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状元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最出名的三个状元?
  2. 明代前5名状元?

明朝最出名的三个状元?

:杨慎(公认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他爹是明代首辅杨廷和。在当时,当朝掌权大官的儿子如果中了科举,尤其是相当好的名次的话,是会被弹劾的。只有杨慎不会,因为他太有才了 ,官员们觉得如果他不当状元才不正常;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代表作有:江陵别内、宿***江、海口行等

明朝状元的历史,明朝状元的历史故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缙永乐大典总编。太牛了 ,相信大家应该对他很熟悉了);

③ 徐渭(胡宗宪的幕僚 ,无一不精通的大才子。 戚继光推荐他去做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的老师)。

首先要说的就是泰和县出来的第一位状元,陈循。陈循在少年时代就已经闻名乡里了,他聪慧异常饱读诗书,在29岁的时候得到了乡试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年的会试本来也应该是第一名的,但是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是梁潜,也是泰和人,他为了避嫌所以把陈循改成了第二名。而到了最后一个殿试,他又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第一名,而且他也是在北京被录取的第一名状元,因为当时朱棣刚刚迁都到北京,所以陈循是真的赶巧儿。

明朝状元的历史,明朝状元的历史故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位状元就是曾鹤龄,他和陈循一样从小就聪慧异常,也是二十多岁的时候中了举人。不过他的命运要比陈循坎坷一点,在准备参加会试的时候,他的的兄长不幸病逝,结果曾鹤龄就成了家里的独苗,他没有办法,只能留在家里尽孝道,不但要照顾父母还要养活自己的妻儿和嫂侄。整个家全靠他一个人养活,这样一来他也就没有办法再去参加科考了。一直等到自己的侄子还有儿子长大可以帮忙分担压力了,他这才重新拾起书本准备参加会试,这个时候,他已经快四十岁了,但是这并不能磨灭他的志向。

第三位状元曾彦要比曾鹤龄更加坎坷,曾彦早些年一直刻苦攻读,但是每一次考试都不及格,他也就一直是一个老童生。终于在经过十几年的磨练之后,43岁的他终于中了举人。又经过十二年的沉淀,他勉强通过会试,得已参加最后一轮殿试。曾彦的文***折服了当时的主考官和评卷官。曾彦身材矮小,而且年龄又大,长得又瘦弱,其实就是一个糟老头子。结果万安在点名当时看错了人,以为曾彦长得非常伟岸,一表人才,于是就把他定位了第一名。结果,54岁的曾彦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状元。

明代前5名状元?


  
  ◆吳伯宗
    江西金溪人,名祐,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状元。
  
  ◆朱善
    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壬子科状元。
  
  ◆丁顯
    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
  
  ◆任亨泰
    湖广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皇觀
    直隶贵池(今安徽贵池)人,字澜伯,一字尚宾。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三年(1363),卒于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礼部侍中
  
  

明朝状元的历史,明朝状元的历史故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状元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状元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状元 洪武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