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唐朝的卫国,历史唐朝的卫国是哪里

kodinid 5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的卫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的卫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是如何丢失的?

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是如何丢失的?

安西最后陷落的时间,始料并无确切记载,这可能不仅是情报断绝所造成的,而是事实上唐朝已经放弃了对安西的控制。

安西四镇的于阗陷落于贞元六年(790年)。

历史唐朝的卫国,历史唐朝的卫国是哪里-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学者推论,安西最后的陷落时间是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

安史之乱后唯一正式册封的安西大都护是郭昕,郭昕是大唐军神郭子仪的侄儿,同时也是安西都护府最后一任大都护,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七月初一日朝廷任命摄安西都护、四镇留后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兴元元年(784)五月又加封郭昕尚书左仆射,直至兴元元年五月,他的官职总共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充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封爵为武威郡王公元808年,安西四镇已经孤悬异地四十多年,当吐蕃大军攻入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城时,郭昕率领几千名已是苍髯皓首的***安西军全部阵亡,安西军与大都护郭昕用铁和血,诠释了他们对***帝国最后的忠诚,因此,“安西军”成为了***帝国的荣耀,大都护郭昕也被后世誉为“铁血郡王”。

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武周时代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龙朔二年(662年)之后,吐蕃和唐朝反复争夺安西四镇,唐朝也两次放弃安西四镇:导致此处多次易手,直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镇相继完全陷落。

历史唐朝的卫国,历史唐朝的卫国是哪里-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史之乱后唯一正式册封的安西大都护是郭昕,郭昕是大唐军神郭子仪的侄儿,同时也是安西都护府最后一任大都护,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七月初一日朝廷任命摄安西都护、四镇留后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兴元元年(784)五月又加封郭昕尚书左仆射,直至兴元元年五月,他的官职总共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充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封爵为武威郡王。公元808年,安西四镇已经孤悬异地四十多年,当吐蕃大军攻入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城时,郭昕率领几千名已是苍髯皓首的***安西军全部阵亡,安西军与大都护郭昕用铁和血,诠释了他们对***帝国最后的忠诚,因此,“安西军”成为了***帝国的荣耀,大都护郭昕也被后世誉为“铁血郡王”。

隆基初期在西域还是稳步推进的,在西线中亚利用突骑施压制大食东进,在南线对吐蕃防守反击,两条战线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直到安史之乱前,***在西域一直占据战略主动。

李隆基后期,由于好大喜功和怠政,已经错误的把长期***用的防守反击战略调整为边将自主、四面出击,高仙芝在怛罗斯城下败于大食就是这种调整带来的后果,但当时***实力强大,还未出现战略性失败,这种战术性失败的损失很快就能恢复,直到安史之乱。安史乱后,唐王朝从安西都护府调集精锐部队回中原平叛,造成了西域空虚。吐蕃借机入侵,先是占领了河西和陇右,把安西、北庭与中原的联系彻底切断。

历史唐朝的卫国,历史唐朝的卫国是哪里-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宪宗元和三年,即公元808年暴雪漫天的冬天,是***王朝西域戍边史上,最为悲壮的时刻:安西都护府最后一支残兵,孤守在龟兹的军堡上,早已在吐蕃的围困下弹尽粮绝。

白发苍苍的郭昕将军,慨然拔剑高呼,震天的喊杀声里,面黄肌瘦的唐兵们手持兵器,与登上城头的吐蕃军进行了最后的浴血肉搏,全数壮烈殉难,无一人投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的卫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的卫国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安西 都护 安西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