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修长城历史,明朝修长城历史背景

kodinid 5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长城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修长城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长城是谁修建的?
  2. 明朝修建长城在当时起了怎样作用?
  3. 到了明代才建成多长的长城?

明长城是谁修建的?

明长城修建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直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历经239年,主持参与的人太多了。比较著名的有:正统七年(1442),辽东军务提督王翱成化三年(1467年)辽阳副总兵韩斌成化七年(1471年),延绥巡抚都御吏余子俊成化十年(1474年)巡抚宁夏都御史徐廷璋,镇守都督范瑾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军务余子俊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总制陕西边务左副都御史杨一清嘉靖十年(1531年),陕西三边总制尚书王琼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蓟辽保定总督谭纶、总督方逢时万历初年(1573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兵部右侍郎熊廷弼

1、明长城是由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开始修建。

明朝修长城历史,明朝修长城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明长城的修建原因:防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而修建。

3、明长城的范围: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

4、明长城修建的历史意义明代军事上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在经济上促进了边疆经济开发,政治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对明朝防御掠扰,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开发边远地区,保护中国与西北域外的交通联系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朝修长城历史,明朝修长城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修建长城在当时起了怎样作用?

长城太长,无法处处把守,所以长城没有城墙的防守作用仅仅是预警的作用!另外游牧民族想破长城而入也需要花费时间的,有一定的拖延敌军的作用!其实长城最大的作用是:敌人来了!放狼烟!老百姓们跑入城池!士兵们开始***!如果没有长城,凭借游牧民族的骑兵机动性!往往百姓容易被屠戮掠夺!

到了明代才建成多长的长城?

明代长城又称为边墙,总长一万二千七百余里。鸭绿江到山海关一段修建不甚牢固,毁坏严重,今已几乎不存。山海关至嘉峪关一段,工程坚固,遗存较为完整。由于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因此又称为九边。

北京现存长城遗址绝大多数为明长城,横跨北京军都山和西山山区的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六区的崇山峻岭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城墙现在仍是北京市与河北省的界墙。

明朝修长城历史,明朝修长城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是推翻元朝建立起来的全国政权,明长城因防御蒙古各部南下而建,前后大规模修建长城数十次,峻垣深壕,筑垒建隘,历时200多年,役夫不计其数。

明王朝从其建国开始,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用了将近200年的时间,修筑、加固了北部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气势雄伟,蜿蜒13000多里。明代长城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成为世界上的一项伟大的古老工程,被现代的一位外国政治这家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王朝的统治者除***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陆地周边防务外,还继承了元朝重视海防的传统,继续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军务,并于明洪武初年,开始在沿海设置卫所,建立水军,以抵御倭寇。到了明朝中期,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已分别建立了54个卫所,(每卫约5000人);127个千户所(每所约1000人);230个巡检司;1338座烽墩烽堡,有效地防御了倭寇对我海疆的入侵和骚扰,维护了元代以来统一起来的辽阔疆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修长城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修长城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长城 明朝 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