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唐朝历史的人,研究唐朝历史的人是谁

kodinid 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研究唐朝历史的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研究唐朝历史的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代的著名医师有哪些?
  2. 历代的史官是不是都是最公正的,连皇帝都不得干预?

唐代著名医师有哪些?

唐代著名的医师有孙思邈,甄权,宋侠、许胤宗,张文仲、孟诜七位。他们之中,能与华佗、张仲景齐名的只有孙思邈!其余六位虽然在《旧唐书》中,都有传记,但名气远不如孙思邈!

孙思邈是一位医术精湛而全面的医师,主要贡献有二大方面。一是对草药的研究!中医治病离不开自然界的草药!什么样的植物治疗什么样的疾病,中医都有总结!最早的一本草药书籍是《神农本草经》,但里面的记述不够全面。孙思邈经过多年研究,补充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丰富了植物药材的种类,写成了《唐新本草》一书,直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出现,才取代了它的地位

研究唐朝历史的人,研究唐朝历史的人是谁-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是药方的贡献!中医治病,药材是基础,而药方是治病救人的方法,两者缺一不可!光有草药不知道什么病,用什么药,乱喝乱吃,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要人命!光知道什么病,用什么药,没有相应的草药,病人也只能等死。因此,药方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孙思邈经过长期的实践,针对不同的疾病,总结出了不同的药方,写成了《千金方》一书,涵盖了儿科,妇科,肠胃科,肝胆科等方面,是一部医学的百科全书!

由于孙思邈在医学上的突出贡献,后人称他为“药王”!学习中医的人,如果不看《千金方》,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医生!《千金方》在很早就传到了日本朝鲜国家,成了人类医学的共同财富!

文化滋养心灵,用历史开阔眼界! 昼锦还乡期待你的关注!

研究唐朝历史的人,研究唐朝历史的人是谁-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名医李勣,苏敬等主编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比起公元1552年欧州纽伦堡药典早800余年。大唐高僧玄奘一边弘扬佛法,一边悬壶济世。也是了不起的杏林高手。药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也是不错的医学经典。

历代的史官是不是都是最公正的,连皇帝都不得干预?

不是。

唐代之前的史官还是有底线的,尤其是家族传承,如司马迁,颜家,这些家族对历史记载有非常重的信念,哪怕面对屠刀的威胁,也能坚持。

研究唐朝历史的人,研究唐朝历史的人是谁-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秋时期崔杼杀国君齐庄公,太史伯如实记录:崔杼弑其君。崔杼当然不愿留下这个名声,命太史伯改为国君病死。太史伯不从,崔杼杀之。令接任史官的其弟太史仲、太史叔修改。两人不从而接连被杀。到四弟太史季依旧没有更改。崔杼只能放弃。太史季出门看见抱着竹简跑来的新史官,是齐国南方的南史氏家族派来接替太史兄弟(预备接上去被杀)。可见当时的史官记载非常严谨,也拒绝君主调阅自己的资料。

唐太宗之后都变了。唐太宗虽算得上比较成功的皇帝,但他对自己的黑历史就非常在意,多次调阅史官记录不成就借机将负责秘书监的颜师古调郴州刺史,虽后又留任秘书监,但失望的颜师古此后就不再记录私史,此后,历代史官也都就不再拒绝皇帝的删改要求。

不过,公正与否,也要看***坐在哪。

汉武帝以宫刑处罚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后面记录的历史难免有不满情绪。汉武帝虽然不好意思要记录看,但也能明白司马迁的***歪了些,所以直接认为司马迁对自己的批评都是出于私心。

唐代之后,官史已不可信。尤其满清公然删改档案,还不如信野史传说。

史官是古代封建王朝设立专门记录和编纂历史的官职,后来经过演化,史官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和得失,统称为内史。另一类则是专业负责编纂前朝的历史传记。

中国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好传统,他们都知道"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刘知几:《史通》)。因此,对帝王们的言行,随时都要记录下来,不管你做得对不对,都要"直书其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权臣叫崔杼,他老婆是大美女。在一次偶然的宴会上,齐庄公看到他老婆的美色,精虫上脑,就趁崔杼外出工作时与其私通。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久了崔杼还是发现了自己被戴绿帽子这件事。崔杼一怒之下,就起兵杀死了齐庄公。

齐庄公私通崔杼老婆这事肯定是有错在先,但崔杼弑杀君主的行径在信奉忠君思想的封建社会也为大众不容。崔杼不想自己在史书上留下恶名,就严令史官不准记录此事。当时齐国被崔杼控制,谁不给崔杼面子就等于是不要命,但史官却秉持原则,坚持在史册上记下:崔杼弑其君。崔杼看到后毫不犹豫就杀了太史。史官之位兄终弟及,二弟任职后,依旧写下:崔杼弑其君,崔杼又杀了太史的二弟。太史的三弟任职后,继续写道:崔杼弑其君。碰到这么一家宁死也要记录真相的史官,崔杼也无奈了,他意识到这种人自己是杀不完的,只好放过了太史的三弟由着他去了。于是后世之人感叹道:”齐有直史,崔杼之罪所以闻“。史官的公正性由此可见一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研究唐朝历史的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研究唐朝历史的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史官 孙思邈 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