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 历史教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 历史教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教历史介绍?
在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下,历史上的江苏,学派林立,教学思想源远流长。
明代,王艮泰州学派发扬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着重口传心授;顾宪成、高攀龙始创的东林学派,提倡“有用之学”;顾炎武治学,则以“经世致用”为旨。
至清代,太谷学派提出了变通、以人为本、实学实用等思想;恽皋闻、程廷祚承传的颜李学派,以“实学”为核,讲求“实文、实行、实体、实用”;惠栋的吴派,文风朴实简洁;扬州学派的治学,首在能“创”,次在能“通”,强调“会通”,反对“据守”和所谓“定论”。
民国时期,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个个学派熠熠生辉,一种种治学教学思想华彩独具,嬗递更替,相承发展,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苏派”。
各个朝代的学校教育?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áng )】殷商时代的学校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国子监】汉魏设立太学,西晋改成为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和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等。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经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明代状元罗明恩的故事?
罗明恩,小时候家里非常的贫穷,但他却十分热爱学习,十四岁的时候就能在乡里教授他人,并且凭借教书赚来的钱财去养自己父母。1466年的时候,罗明恩在会试当中表现出色,成为了当时进士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一时名震京城。
此时罗明恩本可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但他却遇见了几位小人。罗明恩性子直,嫉恶如仇,因此他非常痛恨那些贪官。当上状元不久后,曾跟大学士李贤有过会面,他发现了李贤私底下还有房子,显然是***所得,于是他便告诉李贤这样做不对,此举自然惹来李贤的不快。
但罗明恩依旧不依不饶,继续上书指责李贤,惹来李贤同党陈起的反驳,此事也让明宪宗感到十分不爽。于是他两个月后便被贬官了,成为了福建市舶司副提举,这个官工资并不高,但却从不***,宁愿帮人书写来补贴家用。
没过多久,李贤去世了,另一位大学士商輅推举了罗明恩,他成为了南京翰林院修撰,他的仕途又变得明朗起来。但经过了之前李贤一事,罗明恩对朝廷失望至极,他借口自己有病,辞官回到了家乡,在家乡传授他人,做起了教育家。身为状元,名气自然很高,于是很多人都慕名而来。
而且罗明恩不藏私,古代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把自己所有才学都教给徒弟,罗明恩则恰恰相反。后来书院渐渐兴起,他还曾跟胡居仁等人去应天寺,戈阳圭峰等地教学,此举开了明代书院会讲之先声。跟别的被科举严重***的读书人不一样,他始终保持着冷静,他也明白科举制度的弊端,因此他在讲学的时候多次提到成才有各种途径,并不一定要通过科举。并且罗明恩还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一直提倡发展教育,其思想之先进,在当时明朝实乃少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 历史教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 历史教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