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割地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割地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真的么?
是的,大明无汉朝时的和亲,无大宋和满清时的赔款,割地。 大明有土木之变时天子守国门,同仇敌忾抵御瓦剌,有末代崇祯帝那样为江山而死的英雄气节。大明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明是一个不断被歪曲历史的伟大朝代,是我华夏最后一个正统的王朝。
是的,大明无汉朝时的和亲,无大宋和满清时的赔款,割地。大明有土木之变时天子守国门,同仇敌忾抵御瓦剌,有末代崇祯帝那样为江山而死的英雄气节。大明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明是一个不断被歪曲历史的伟大朝代,是我华夏最后一个正统的王朝。
中国割地最多的地方?
从17世纪中叶(明朝末年)开始,直到19世纪中叶(清朝晚期)割地最多的应该是黑龙江。
《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共计60万平方公里领土;《北京条约》割让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北京条约》以及《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割让由巴尔喀什湖到帕米尔高原共计44万平方公里领土;再加上1912年沙俄抢占的唐努乌梁海(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12万平方公里。主要就是这么多,其他如1911年失去的阿巴该图洲渚,1900年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以及1895年英俄私分的帕米尔高原地区。
明英战争割地了吗,明朝和英国谁赢了?
明英战争,也就是1636年发生在广州的一次中英冲突,因为冲突的最后结果是英军归还掠夺物资,并且赔给大明2800两白银,所以各界“爱国人士”和很多“不明真相”的小白们都拿这次“胜利来和中英鸦片战争进行对比,企图以大明的“伟大”来衬托满清的垃圾,但事实明朝真有那么厉害吗?
首先要明白,***战争中,英国出动的是正规军,目的是要和清军开战。而1636年,英方只有威德尔带领的一条船,并且目的是寻求和中国贸易的许可。但是当时大明的自由贸易港口只有福建的月港,在广州贸易,是违背了大明国法的;另一方面,葡萄牙当时已经在广东站稳了脚跟,自然是不会给英国人插入的机会。
因为贸易无望,英方逐渐失去了耐心,为了多少捞些好处,英方领导威德尔下令停靠广州,在明军警告的火炮下,威德尔冒然下令攻击明军炮台,并且将虎门炮台占领,插上了英王的军旗,拆下35门大炮,作为战利品搬到船上。广州官员随即派葡人诺雷蒂交涉,威德尔才把大炮归还,同时派出两名商人随同诺雷蒂前往广州,同时携带了西班牙银币22000里尔,以及2小箱日本银币,作为购货之用。
但是英方也没有放弃继续使用武力的打算,在派出商人的同时,英船继续深入广州内河,这种侵犯中国***的行为,激起广州当局的愤怒。9月10日,广东海防当局派出3艘战船冲向英国船队,发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仓皇逃走。但威德尔对之前侵犯内河不仅毫无自责感,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滥施暴虐。19日,在虎门地区纵火烧毁了三艘中国帆船,焚毁一个市镇,并抢夺30头猪。21日,又攻占并炸毁虎门亚娘鞋炮台,焚毁了大帆船一艘。当他在虎门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后,也觉得不好同明朝打交道,便将船队驶向澳门,请求葡人出面转圜。11月22日,英商在广州答应了明朝***的要求,赔偿白银2800两。30日,威德尔向明朝官员提交了一份保证书,对虎门事件表示歉意,并保证完成贸易后即行离去。据此,广州官员决定对其不予追究,令其贸易后尽快离境。12月29日,威德尔船队离开澳门,启程回国。中英之间充满火药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结束。
可以发现,虽然明方获得了一定好处,但是在面对英舰的攻击,此时已经孱弱不已的大明海防是在没法进行有效的回击,也就是英方船少,如果像***战争时那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明军怕是要被打的屁滚尿流了。
崇祯十年(1637年)爆发的“明英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和英国交锋。这场战争追溯起来还是由于葡萄牙人引起的,战争持续时间并不长,规模也不大,战场上明英双方各有胜负,明朝稍有损失,因英国的最终目的只是想和明朝做生意,再加上明朝当时内内忧外困极为严重,因此最终以英国方面赔款道歉了事。
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开始,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开始,葡萄牙人很快就凭借强大的海军实力垄断了和明朝的贸易。
时间来到十七世纪中期,世界格局开始发生改变,相较于葡萄牙和荷兰崛起较晚的英国,为了打开局面,便想通过葡萄牙人在大明这个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葡萄牙此时也已经进入了衰退期,在远东的商业霸主地位有所动摇,开始不断经受荷兰的挑战。于是,葡萄牙也想联合英国共同牵制荷兰人。
△荷兰不断挑战葡萄牙
崇祯八年(1635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和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葡萄牙同意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出入澳门从事贸易。同年12月12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颁布命令,任命威德尔上尉为指挥官,率领6艘舰船驶向大明。
威德尔船队于崇祯九年(1636年)4月14日从伦敦起航,同年11月7日到达果阿,在经过果阿总督的同意后,于崇祯十年(1637年)1月17日离开果阿,先后在伯特卡尔柯钦和亚齐建立商馆之后,于6月27日到达澳门以南的十字门外停泊。
英国商人的到来虽然经过了葡萄牙***的同意,但却遭到了澳门的葡萄牙商人的***,因为此时澳门与果阿、里斯本的贸易航线已经被荷兰舰队阻断,而与长崎的贸易也因日本的锁国令而被迫停止,此时葡萄牙商人只剩下了与马尼拉的贸易航线,英国人再来分一杯羹,葡萄牙商人怎么可能同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割地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割地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