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政绩与灭亡之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政绩与灭亡之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重农抑商的发展演变?
1,中国人口的组成从来都是以农民为主,中国诸王朝诸帝国的皇帝其实就是一个大地主,在其麾下是各种各样的小地主,他们权益和力量的来源都是依靠剥削农民的税金,从阶级的本性来说肯定是重视农业.
2,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排列士农工商,商就不受重视;汉朝初年,统治者就***取休养生息的“无为而治”的政策;东汉末年曹操首开屯田制度成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势力,南北朝拓拔的北魏王朝也成功组织农民税收而变得强大,为最终隋朝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3,至于后来的唐宋明清诸帝国,就更受到这一政策的惯性作用.特别是明清,资本主义出现萌芽,商业的影响力扩大,统治者由重农更侧重于抑商。
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之表现。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
重农抑商基本从秦朝变法至宋代。在这历史长河里由于战爭不断和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低下,故历代帝王对粮食生产不得加以重视和政策鼓励。当时的商业主要是落后的运输业,对生产力发展无多大促进作用。另外财富集中在商人手里对政权也是威胁。
重农仰商是中国时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朝恢复的经济调整,都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体现。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副,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581年外戚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
杨坚(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鲜卑赐姓普六茹,小名那罗延,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581年—604年在位),史称隋文帝。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后任命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统一全国。杨坚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政治上,废除北周的六官制,依照汉魏旧例,基本确立三省六部制;经济上,减轻赋税,推行均田制;军事上,对边疆各民族***取招安与军事防御并行的策略,开创了“开皇之治”。杨坚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晚期逐渐多疑,并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另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仁寿四年(604年)秋七月,杨坚于仁寿宫大宝殿病逝,终年64岁。冬十月,与独孤皇后合葬于太陵,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
581年3月3日(北周静帝大定元年二月十四日)杨坚废周静帝为介公,北周亡。
同时,杨坚自立为皇帝,筑大兴城(今陕西西安东南一带)为国都,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建元开皇。隋文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一方面继承周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和一些措施,另一方面又取消前朝的一些弊政,稳定了局势,加强了国力,为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政绩与灭亡之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政绩与灭亡之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