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讲解高句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讲解高句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世纪高句丽是什么时候?
高句(gōu)丽(lí),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与公元九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其人民主要是濊貊、扶余人和汉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
高句丽极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高句丽于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正式建国,后逐步扩张,在六世纪达到鼎盛,大业八年(612年)至大业十年(614年)大破隋朝大军,取得隋军携带的巨额物资。贞观十九年至总章元年,唐朝多次大破高句丽,唐朝在总章元年(668年)攻灭高句丽。
高句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专业研究高句丽史、民族边疆史的历史学家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杨秀祖《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都指出高句丽有60万军队。
唐征高句丽战役?
唐灭高句丽之战,是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百济和唐、新罗之间的战争,分为唐太宗时期唐朝击败高句丽、大幅削弱高句丽,以及唐高宗时期唐朝削弱高句丽、百济,攻灭高句丽、百济。
高句丽被灭后,唐朝建立安东都护府管理高句丽故地。罗唐战争后,新罗再次长期臣服于唐朝,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搬到辽东,成为唐朝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渤海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
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新罗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唐朝高句丽国都?
高句丽(Gaogouli)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国内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
其特点是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位于集安市的高句丽古迹,是高句丽王朝的遗迹。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
攻灭高句丽、百济之后,唐军又在朝鲜半岛驻扎了多少年?
答案是3年。
唐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唐与新罗联合灭亡高句丽。十二月,“剖其地为都督府者九,州四十二,县百。复置安东都护府,擢酋豪有功者授都督、刺史、令与华官参治,仁贵为都护,总兵镇之”。
唐朝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任命右威卫大将军、平阳郡公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率兵2万镇抚辽东。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原百济故地。
新罗叛乱,唐军平乱
吐蕃和新罗的介入打乱了这一局面。是年,吐蕃北犯吐谷浑部,朝西陲震动。就在唐廷商议西援吐谷浑时,新罗开始侵扰唐熊津都督府所辖的前百济旧地,唐朝遣使问罪,新罗“遣钦钝角干、良图波珍餐入唐谢罪”,同时暗中却在鼓动高句丽遗民叛乱,唐朝新罗战争爆发。
唐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唐廷派薛仁贵率军西援吐谷浑,辽东防务一时空虚,高句丽遗民“大长钳牟岑率众反,立藏外孙安舜为主”。这样,唐朝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局,而新罗利用唐军暂无暇南顾之机,于唐咸亨二年(671年),攻占了泗沘要塞,并建立了所夫力州,占领了前百济的全部领土。
唐咸亨元年(670年),唐朝派高侃、李谨行率偏师前往辽东平叛。经过四年的战争,才最终平定了高句丽遗民叛乱。唐上元元年(674年)正月,唐朝派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率军南伐新罗。在累战不利的情况下,新罗王金法敏被迫遣使入朝谢罪。唐朝既往不咎“复法敏官爵”。唐上元三年(676年)二月,又正式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往辽东故城(即今辽宁辽阳)。
安都都护府西迁,唐军回撤
唐朝战胜新罗,为什么还要将都护府北迁呢?这应与两国在半岛的实力消长有关。虽然唐朝整体国力远胜新罗,但随着吐蕃在西南的崛起,唐廷已经不能全力经营半岛。是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就在都护府迁离平壤的次年,“仪凤二年(677年),以吐蕃入寇,命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将刘仁轨调往西线以防御吐蕃。唐倾力与吐蕃交战,对东境自然***取守势,不愿与新罗在半岛长期对峙,空耗人力、物力。因此,在新罗称臣谢罪的有利条件下,将都护府迁离平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671年平叛,677年撤军,一共3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讲解高句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讲解高句丽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