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的贪官,唐朝官员都有谁

kodinid 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的贪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的贪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查案的官叫什么?
  2. 唐代告密者是什么意思?
  3. 唐朝,贞观五年上下,担任六部尚书的是哪些人?
  4. 狄仁杰担任的“内史”为何只是正三品?“内史”的职权有多大?

唐朝查案的官叫什么?

古代查案的部门叫大理寺

大理寺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是全国最高的法律机构。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

唐朝历史的贪官,唐朝官员都有谁-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初审以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以大理寺为主。凡未经大理寺评允,诸司均不得具狱发遣。大理寺审理案件,初期置有刑具和牢狱。弘治以后,只阅案卷,囚徒俱不到寺。

大理寺由秦汉时期的廷尉发展而来,秦汉时期,廷尉作为中央最高司法官,位居九卿之一。到了南北朝北齐时期,廷尉改称大理寺,同时也不属于九卿之一,这表明大理寺职权和编制的扩大。

此时,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隋唐时期,沿用了北齐的做法,使得大理寺一直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宋朝由于在皇宫中设立的审刑院,大理寺的职权有所下降,但是没有完全改变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事实。

唐朝历史的贪官,唐朝官员都有谁-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告密者是什么意思?

唐代告密者是指在唐朝时期,***官员太监以告发上级或高级官员的违法行为为谋取名利而出卖国家安全、叛变或背叛皇室的人。唐朝时期,某些官员不尊重皇帝的权威,大肆***,官员们也会将这些行为通过告密手段告诉别人,从而使***机构失去平衡感,影响到***正常运作。

同时,一些唐朝官员也会利用告密来谋取私利,如收受贿赂等,这样就会破坏官员间的信任关系,影响到***机构的正常运作,严重影响到***的稳定性。

唐朝,贞观五年上下,担任六部尚书的是哪些人?

查严耕望先生的《唐仆尚丞郎表》,贞观5年时的六部尚书分别是:

唐朝历史的贪官,唐朝官员都有谁-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吏部尚书——高士廉

2、民部尚书——戴胄

3、礼部尚书——豆卢宽

4、兵部尚书——侯君集

5、刑部尚书——李道宗

6、工部尚书——段纶

仁杰担任的“内史”为何只是正三品?“内史”的职权有多大?

前言:说起狄仁杰,这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啊,电视剧“神断狄仁杰”系列,吸引了无数观众,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成为网络热词,我们也都知道,在武周时期,狄仁杰是武则天手下股肱之臣,那么很多人心里有疑问了,狄仁杰担任的内使只有区区正三品,怎么能行使这么大的权利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继续往下看:


一,我们来看看狄仁杰为何只是正三品

真实历史中的狄仁杰,先后升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后遭张光辅弹劾贬为复州刺史,此后又任洛州司马,最后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凤阁鸾台平章事可不是一个小官,它可是堪比宰相,实权人物,到了最后,狄仁杰还官拜内使正三品。


二,很多人要问了,区区正三品的官职能有多大的职权呢?

1.按理说,狄仁杰作为武则天的宠臣,实权人物,内使加授凤阁鸾台平章事才正三品,或许很多人很难理解,狄仁杰头上一大把正一品,二品超级大佬怎么轮得到他三品小官把权。这个问题我就好好给大家分析一下:狄仁杰虽然只是正三品官,但是它的权利堪比一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隋唐两代为了限制权力,一二品的***给与崇高的地位荣誉但不给实际权利,也就是说,正一品的三公三师,正二品的尚书令都是空闲虚衔,自然的,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衔就成了实权人物。《新唐书.百官二》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中书令曰内史”看见没,狄仁杰的凤阁鸾台平章事已经形同宰相。


2.内史还拥有以下几点权力: 其一,“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在当时凡是以下这七类诏书的发布都需要经内史的申请审核,才可颁布天下。其二,由内史在旁宣读行礼项目,然后皇帝与文武百官则依据内史的宣读来进行祭祀行动。其三,最重要的职权:“亲征纂严,则戒饬百官”,在皇帝御驾亲征时,内史拥有监督百官之权,同时,一旦百官犯错,内史则有告诫百官的权力。其四,当皇帝在大殿册立皇后、皇太子,及册封王爵时,由内史负责在百官前宣读册封诏令。


结束语:综上所述,大家还会认为区区正三品内使官职还小嘛,不要忘了,正一二品大员都是虚职,只有三品才是实权人物,而且,内使的权限极大,上文可以看出,有告诫弹劾百官的权利。这点也更加证明,狄仁杰是武周时期武则天最为倚重的官员之一。

何为内使?

武则天篡唐改周,改变官职名称。

内使就是唐代的中书省,内史令也就是中书***官的中书令。

唐制,中书省执行下列行政流程:

预审奏折,分类整理上报给皇帝,针对一般性质的事件拟定初步处理意见。

平时备皇帝咨询。

依据皇帝决定草拟诏书,传门下省复核。门下省复核同意,中书省将诏书发布给尚书省去具体执行。

换句话说,中书省就是皇帝秘书处。中书令就是皇帝秘书长。著名的李林甫知道吧?就是唐玄宗的中书令。

如果你对中书令的地位还有疑问,那么,明代内阁首辅清代首席军机大臣,大体也就是中书令的身份。

为何作为宰相的中书令只有三品?

简单来说,在狄仁杰那个时代,正三品是最高的实权官职。

在人们印象中,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肯定是一品大员吧,但其实宰相往往都不是一品官员,尤其在唐朝,宰相经常是三品官员。

先说一下唐朝的官制,唐朝官制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职官、勋官与爵官之分,职官还配有散官(有名无实的称号),综合起来非常复杂。

在秦汉时期,官员的等级分化全靠俸禄,俸禄二千石以上就是大员。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形成了官员品级制度。唐朝延续了这个制度,几大类官都有品级,但品级数量不同。

内史是职官,我们介绍一下职官的分级。职官有九品,有正、有从,自正四品往下,还有上、下,总共有九品三十等。职官里边也并不只有实权官职,还有一些荣衔,纯粹是表示地位尊崇,实际上不管事。

比如三师三公这些就算荣衔,他们都是正一品,一般给德高望重的大臣,但这个大臣要处理政务的话,得兼任其他官职,比如长孙无忌是太尉(三公之一),要兼任检校中书令才能处理具体事务。

接下来是二品,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最为重要的尚书***官尚书令就是正二品,可李世民当过这个官职,后来没人敢当了,尚书令下面左右仆射成了尚书省的实际长官。

左右仆射是从二品的,他们加上其余二***官中书令和侍中(都是正三品),就是唐朝的宰相班子。后面为了加强皇权,皇帝将三***官之外的官员也吸收进了决策机关,就出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种官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的贪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的贪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大理寺 仁杰 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