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是什么

kodinid 4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与洛阳有关的名词?
  2. 中国服饰专有名词?

洛阳有关的名词?

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明堂,应天门,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水席,洛阳浆面条。

龙门石窟,关林庙,白马寺,小浪底水库,王城公园,洛阳地铁,隋唐遗址公园,牛肉汤,豆腐汤,洛阳不翻汤。

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是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东都、东京、神都。

夏都斟鄩,商都西亳。

周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是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时,洛阳改称雒阳。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

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是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玄宗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

九朝古都,天子脚下,邙山威威。龙门石窟,中州名城,国色天香,国花牡丹,牡丹仙子,伊洛风***,老君归隐,北国溶洞,古都新容,洛阳重工,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乡风文明,养生基地,景色宜人,旅居之地,气候宜人,碧水净土,***丰富,科技领先,文艺多样,飞速发展

洛阳纸贵。因为优越的地理条件,洛阳在古代很多朝代都是首都。就跟现在的北京一样,人口众多,商业发达。其中三国之后的晋朝就把首都定在了洛阳。

《晋书·文苑传》记载,晋代左思的《三都赋》写成后,在洛阳许多人竞相传写,引起纸价上涨。后常用洛阳纸贵来称誉某种著作流传很广。

中国服饰专有名词?

领:衣服围绕脖子的部分,和衣襟相连。传统服装领子最早的式样是“交领”,又称“交衽”,即长条形的领子,和衣襟相连,两襟交叠而成。因为长条形的笔直而下,这样又叫“直领”。隋唐以后,吸收少数民族的服饰样式,官吏常用“圆领”。明代士庶都穿着“盘领”袍服,盘领又叫蟠领,比圆领略高,右边领口定有纽扣!

襟:又作“衿”。上衣胸前的开合处。有对襟、大襟等式样。“对襟”即衣服襟前为相等大小的两片,用带子、钮扣在中间系结。“大襟”即衣服胸前为一大一小的两片,大片盖住小片,并在腋下系结。后将“襟怀”引申为胸怀之意。

衽:上衣、下裳身前的开合处。大襟衣服为左右两片,大片掩住小片。大片在左,衣襟由左向右掩的称为“右衽”。汉族服饰多为“右衽”;大片在右,衣襟由右向左掩的称为“左衽”。少数民族服装多为“左衽”。

袖:即衣袖。中国传统服饰的衣袖兼有口袋的作用,携带银两、折扇等随身物品。有宽、窄、长、短之分。汉族崇尚“宽衣大袖”。窄袖常见于善骑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衣袖肘部下垂的部分称“袂”(mèi),即袖筒,“张袂成阴”一词纸大家举起袖子,能遮住太阳,形容人多。绕住手腕的部分称“袪(qū)”(这个是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有别于“祛”)。“袪(qū)”即袖口,古人往往在礼服的衣领、袖口处镶嵌五彩滚边,作为装饰。

袢:(pàn)同襻。衣袖上的小带子,用布条、丝绦(tāo)等制成。系缚领子的叫“领带”,和现在的领带意思不同。系缚襟的叫“襟带”或“衿带”。汉族传统服饰没有纽扣,上衣下裳都用带子系结。大明时期,富人领口的钮扣往往用金玉制成,所以纽扣也写做钮扣。

襦:短衣。单夹都有。也可藏棉絮,称为“复襦”。先秦时期,男女都穿,即可做内衣,也可做外衣。东汉以后。多为女子穿着,由色彩缤纷的绮、罗制成,绣有精美的花纹。如合欢花、鸳鸯等,分别称为“合欢襦”、“鸳鸯襦”。形制有宽袖窄袖;有右掩的大襟,也有对襟。“上襦下裙”是汉族妇女通行的服饰。襦可束在裙内。也可放在裙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 清朝20个历史名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洛阳 东都 大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