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在京建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明朝在京建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京在哪个朝代开始建都?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定都于蓟的燕国,其后近千年只是作为北方防御的重点而存在,直至辽国由于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成为辽国的南京,金朝初年依旧以燕京为南京,后海陵王完颜亮1153年迁都于燕京,改称中都,开启了封建王朝建都北京的序幕。元朝统一天下后,定都北京,改称大都。明朝初年,北京改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永乐初年复称北京,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从而历经明、清、北洋***而不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都北平,改称北京。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南京在当时的名字是什么?
北宋应天府:北宋的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先后建置两次,北宋置应天府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曾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故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为应天府,应天府南京位居北宋陪都。
明朝应天府: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以南京为国都,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是为明朝京师。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位后,永乐元年(1403年)诏改迁都北京顺天府,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
明朝什么时候迁都?
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占京师,夺取帝位,初时仍定都南京。1421年2月2日明朝迁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燕王喜登定都峰,刘伯温一夜建北京的来历?
定都峰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桑峪村东北,位在长安街向西的延长线上,海拔680米,又名望都峰、牛心山,俗称牛粪坨。
传说明朝姚广孝登顶此峰,堪测地形,策划重建皇城。后来有“燕王喜登定都峰,刘伯温一夜建北京”的传说,因此被称为定都峰。现存北京故宫是明朝建的还是清朝建的?
向敬之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为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明朝开国,建都于南京,皇宫也建于南京。太祖朱元璋曾考虑迁都,曾命太子朱标外巡择地,因东南发生地震,认为是上天示警,故而罢之。燕王朱棣靖难成功,于永乐四年,以北平为龙兴之地,力排众议于北平修建皇宫,永乐十八年建成,投入使用。
北京故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修建,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前三殿。此后多次发生火灾重修,并扩建。嘉靖三十六年大火,重新,改前三殿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天启七年(1627年方完工,修了整整三十年。
皇宫为皇帝的尊严所、权力场和安乐窝。为了满足他的穷奢极欲,无数百姓为之进行廉价劳动,而丢了性命,家破人亡。
1644年,甲申巨变,农民领袖李自成闯进了紫禁城,做了三十多天的主人,做了一天正式的皇帝,最后不敌明清联军的攻击,仓皇而逃。一把火,基本上焚毁了紫禁城的主体建筑,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
清军从龙入关,问鼎中原,继续以紫禁城为皇宫,重新修建。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将最能彰显皇权象征的三大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殿名和造型不断在改,陈设和规制不断在变,但皇宫原址不动,因为这是所谓的王者之气。值得注意的是,明朝皇宫的总建筑师,竟是用武力从安南抓来的宦官阮安。
《明史·范弘传》说:“永乐中,英国公张辅以交童之秀美者还,选为奄,弘及王瑾、阮安、阮浪等与焉。”《明史》给予阮安本传的文字不多:“阮安有巧思,奉成祖命营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营,悉中规制,工部奉行而已。正统时,重建三殿,治杨村河,并有功。景泰中,治张秋河,道卒,囊无十金。”一个最大工程的总工,死于任上,却囊中羞涩。
故宫是明朝开始建的。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
2、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在京建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在京建都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