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知识历史考研,明朝知识历史考研难吗

kodinid 4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知识历史考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知识历史考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当官需要通过科举考试,当“吏”是通过什么途径呢?

明朝当官需要通过科举考试,当“吏”是通过什么途径呢?

通常,明清想当官,又没有进士身份,只能是举人或者推荐才可做有品官员

明清时期,从七品以上的官职必须经过吏部选拔,下达正式的吏部堂令。

明朝知识历史考研,明朝知识历史考研难吗-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七品以下的正式官员很多,比如各县正八品的职务有教喻,相当于县文教局长。县丞,相当于县***秘书长。从八品训导。正九品主簿。从九品吏目,税目,巡检等。

此外各省、道、府、州都有类似级别职务。

正从八品得举人身份才能初任。布政使按察使道员在接到举荐书后签署任职书。

明朝知识历史考研,明朝知识历史考研难吗-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从九品职务是主官推荐制,上级备案。

所有这些职务,国家政权是不发工资的,都是本官衙门自己解决,通常是从老百姓缴纳的赋中进行开支。

明代衙门有官和吏,官就是朝廷委任的官员,吏则是衙门招募的工作人员。官员一般是通过科举考试选***的,吏的主要来源则有以下三种:

明朝知识历史考研,明朝知识历史考研难吗-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是从军、民人户中选拔;二是在一些因犯过失而被朝廷处分的生员、监生、官员中挑选;三是通过不正当方式谋职的,如贿赂衙门主官等。这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得职位的吏,在明代各衙门都有存在。这也体现了衙门在招募“吏”时,拥有很大的自***。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经非正当途径担任吏的现象是时有发生,但大部分吏的招录是有正规的手续的。一般来说,都要参加由地方官组织的考试,合乎标准的才可能被聘用。当然,具体考试的标准并不统一,地方官员有很大的自***来决定考试的内容。如有的官员在招录书吏时,他的做法是留下那些能写出文理清晰、字迹清楚的公文的应试者。有的是考核应试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和表达能力等。

总的来说,吏的招录不像官的选用那般规范。地方官员在吏的招用上,有很大的决定权。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吏这个群体素质良莠不齐。

中国古代官吏分途,官是官,吏是吏。类似于现代的公务员和事业编,但也只是大致相似。

官员与权力直接相关,吏员就是帮助官员处理行政事务的人员。以一个县来说,有编制的官非常少,不过是县令,县丞,主簿,典史,县教谕、训导、巡检等十几个名额,这些属于入流的官员序列,都是要具备一定的功名。而治理一个县城,冲疲繁难程度不同,从几十人到上千人不等,都属于吏员范畴。吏员分为有编制的和没有编制的,都是不入流。朝廷规定,每个县有少数在编的吏员,但数量很少无法满足治理的需求。这些在编的官与吏,属于国家财政供养的。

当吏员有的具备比较低的功名,有的是通过捐纳获得一个低级功名,有的是地方势力大的宗族成员加入县城吏员,有的是地方的富户商人买一个挂名书吏之类的品位,以获取在地方上的司法和经济特权,这些人的俸禄都是县财政自己承担的。县官除了自带的幕僚,师爷,文书,家属,还有很多衙内服役,如门子、侍役,壮班、皂班、快班,粮差、仵作,马夫,禁卒,轿夫,伞扇夫,灯夫,库卒,仓夫,民壮,捕吏等各色名目和职能的服务群体。在县城之下基层乡镇,还有许多辅佐治理的吏员,数量不等。而除了县城,州道省乃至中央六部,除了堂官,副官还有主事,也有规模庞大的吏员群体。县城是一个典型样本,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往上的情况基本类似。在科举功名为核心因素导向的制度下,从吏员到官员,难度是很高的。当官相对容易,当吏员难,直接处理行政事务,吃力不讨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有小吏的困境描写。但也正是小吏游离在权力边界之外,时常盘剥老百姓,有的地方成为形象不好的恶霸群体。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不同于其他朝代,明代的官与吏职责分工非常明确,官主行政,吏主事务。官员在***某一部门担任主管,拥有决策权。而吏员则在各级各类衙门中负责具体事务,负责执行。明代的吏员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主管吏员、案牍吏员、司财吏员、司狱吏员。主管吏员的主要职责是起草文案。案牍吏员的职责是抄写收发、保管文案。司财吏员的职责则是保管、收支钱粮及其它实物。司狱吏员的职责是分管狱吏、管理人犯。

戴乌纱帽、身穿补服的明代官员

明代为官需要通过科举考试,那吏员如何产生呢?大致说来,明代吏员主要有三个来源:佥充、罚充和求充。佥充主要行于明初,求充自景泰以后逐渐取代佥充成为主要参充方式,而罚充作为佥充补充方式,在成化以后因效果不佳而停止。吏员的佥充方式主要有***选取和官员点用两种。参加佥充的吏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清白无过,二要年龄在30岁以下,三要识字会算。佥充的步骤较为复杂,首先自愿为吏者要提出申请,然后里老乡绅上送经层层审核,最后由布政司备案,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吏员。吏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罚充。监生犯过就有可能被罚充吏。学校中屡试不及格的学生也会被罚充作吏。罚充吏员,已经成为一种惩罚士人***违法的重要手段。吏的第三个来源是求充。虽然吏员的身份低微,但毕竟是一份正式的职业。所以充吏成了一些科举无望的生员进入仕途,以及农家子弟谋生的方式,所以就出现了纳银求吏的现象。纳银只是第一步,之后还得通过考试,才能成为一名吏员。

明代科举

吏员充役九年为期,如果称职,便能够获得为官的资格,但是由于明代的吏员实在太多,所以充役九年之后很多吏员也难以获得为官资格,即使做官,也是到很边远的地区担任小官。所以顾炎武有句话:“吏员与科举,高下天渊”。就是说官与吏之间的悬殊是非常大的。同在官府,官与吏相差悬殊,吏员升官无望,就会把精力转向盘剥百姓、***受贿上来,明代***丛生也可以从这里找到一点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知识历史考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知识历史考研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吏员 官员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