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造船技术,明朝历史造船技术有哪些

kodinid 4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造船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造船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代造船术小故事?
  2. 1405年至1433郑和下西洋的技术保障有哪些?
  3. 什么的造船技术填空?
  4.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领先世界多少年?

明代造船术小故事

明朝时候,有个着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过非洲东岸、红海和***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老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文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明朝历史造船技术,明朝历史造船技术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方。他目送着顺水飘荡的小船,心中有了远航的愿望。郑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

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

明朝历史造船技术,明朝历史造船技术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405年至1433郑和下西洋的技术保障有哪些?

航海

一个是明朝的造船技术,一个是航海技术。在郑和时期,明朝可以造出容纳千人的大船,足可见当时造船技术的发达,而郑和舰队又是***主持的,条件相比其他的舰队来说要更好,他能够多次下西洋,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另外,航海技术的发展也是关键,茫茫大海,进去了就可能找不到方向,不过他们为了航海,发明了水罗盘,可以更好的定位,这就解决了航海上的一大技术难题。

明朝历史造船技术,明朝历史造船技术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造船业发达。我国唐宋元以来,造船业高度发达,是当时世界造船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各种型号大小和设计最先进,船只坚固抗风浪,平稳。

第二,航海技术发达。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航海中使用指南针和航海地图,掌握大量航海知识。同时,我国可以在巨船上种菜和腌制技术。

什么的造船技术填空?

先进的造船技术。

明代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如船舶体积增大和配套设施齐全,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同时,航海技术也日趋成熟,尤其是天文和地文航海技术的运用,将我国古代航海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正是因为明代具备了先进的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才会有郑和7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领先世界多少年

船只越大,制造工艺也就越加复杂。唐朝内河船中,长20余丈,载人六七百者已屡见不鲜。有的船上居然能开圃种花种菜,仅水手就达数百人之多,舟船之大可以想见。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它的载重量竟达1500吨以上。有的大海船载重数万石,舵长达三-五丈。唐宋时期建造的船体两侧下削,由龙骨贯串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约为10∶1,船底呈V字形,也便于行驶。

造船数量不断增多

唐宋时期造船工场明显增加。唐朝的造船基地主要在宣(宣城)、润(镇江)、常(常州)、苏(苏州)、湖(湖州)、扬(扬州)、杭(杭州)、越(绍兴)、台(临海)、婺(金华)、江(九江)、洪(南昌)以及东方沿海的登州(烟台)、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广州等地。这些造船基地设有造船工场,能造各种大小河船、海船、战舰。唐太宗曾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决意兴兵击高丽。命洪、饶(江西鄱阳)、江三州造船400艘以运军粮。又命张亮率兵四万,乘战舰500艘,自莱州(山东掖县)泛海取平壤。可见唐朝有极强的造船能力。到了宋朝,东南各省都建立了大批官方和民间的造船工场。每年建造的船只越来越多,仅明州(浙江宁波)、温州两地就年造各类船只600艘。吉州(江西吉安)船场还曾创下年产1300多艘的记录。

造船工艺越来越先进

唐朝舟船已***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还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并进而能依据画出来的船图,再进行施工。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宋朝还继承并发展了南朝的车船制造工艺。车船是一种战船,船体两侧装有木叶轮,一轮叫做一车,人力踏动,船行如飞。南宋杨幺起义军使用的车船,高二三层,可载千余人,最大的有32车。在与官军作战时,杨幺起义军的车船大显了威风。古代船舶多是帆船,遇到顶风和逆水时行驶就很艰难,车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难。它是原始形态的轮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造船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造船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造船 郑和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