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朝鲜半岛历史,隋朝朝鲜半岛历史背景

kodinid 5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朝鲜半岛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朝朝鲜半岛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究竟先有朝鲜这个名称,还是先有韩国,还是高丽?
  2. 高句丽在隋朝的边界?
  3. 高句丽的前身?
  4. 隋朝是征服朝鲜半岛而耗空国力的吗?

究竟先有朝鲜这个名称,还是先有韩国,还是高丽

先是有朝鲜,传说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叔父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制度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并得到周朝的承认,同时被周武王封为该地国君,史称“箕子朝鲜”。朝鲜国语的意思指的是有谓“朝鲜”即“朝日鲜明的意思“,后来在三国时期,在朝鲜南部又出现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马韩、辰韩和弁韩三支(后来韩国的名字就怎么来的,因为韩国在朝鲜半岛南部),隋唐时期,朝鲜半岛又分裂为三个国家,分别是百济、新罗高句丽。二战结束以后,在朝鲜南部和北部分别成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大韩明国,韩国这个国民的由来就是和三国时期朝鲜出现的马韩、辰韩和弁韩三支有关系。所以出现的顺序,最先是朝鲜(西周),后来高句丽(隋唐时期,后来高句丽在唐朝支持下统一了朝鲜,简称高丽),最后韩国(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名字由来上面有,简称韩国)

高句丽在隋朝的边界?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其人民主要是濊貊、扶余人和汉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它的战略地位及其险要,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隋朝朝鲜半岛历史,隋朝朝鲜半岛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句丽的前身?

高句丽(西汉初年-668年)为扶余人所建。高句丽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出现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高句丽地区很早就是古代中央***的管辖区域。高句丽先后由汉玄菟郡、辽东郡管辖,并不断上表称臣、朝贡

其民族主体是高句丽人,在长达700年的历史里国内主要民族有靺鞨族,满族汉族契丹等。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

隋朝是征服朝鲜半岛而耗空国力的吗?

随争高丽是投票的形式表决通过的,并不是隋炀帝独断专行。三征高丽都是因气候变化。先反的是杨广、李渊的舅舅窦建德。如此至亲造反会有什么后果?历史是镜子隋炀帝文武双全败了,李世民杀兄弑弟囚父胜了。历史只有胜利者书写造就,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帝。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说你行不行也行。历史从来不缺阿谀奉承指鹿为马之辈,也不乏刚正不阿以死相谏之臣。是用道德规范来丈量评判的标准。说白了和则天下兴。

隋朝朝鲜半岛历史,隋朝朝鲜半岛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书本上和网上都能找的到,我提一个自己的看法,对与不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隋文帝时期开皇之治,官方统计人口达到了4000多万,国库充盈,钱粮堆积如山,这些说的都是***的富足,至于平民百姓是不是富足,可没有明确的记载,我推断前期应该平民生活的还可以,轻徭薄赋嘛,但是当人口到达峰值4500多万人以后,按照马尔萨斯陷阱理论,开皇九年的可耕地约4亿亩,至炀帝时期扩充到8亿亩。算下来人均17亩左右,但如果去掉皇亲国戚、地主豪强等大户的份额,人均能不能到10亩还是问题,依隋唐时期的农业亩产量,一亩地均产80斤小麦,隋代的经济中心还是集中在中原地带,受黄河影响较大,这边泛滥一下,那边闹点蝗灾,这就难说了。

以四口之家为例,算30亩地,其中25亩种粮食,5亩种棉麻。亩产打打折扣算50斤一亩,1250斤,家里算一个半男丁,要缴纳人丁税4.5石,约合540斤,还剩下约700斤,为啥不能全部种粮食,还得种些棉麻之类的呢?因为人丁税里还有调布一端,麻3斤,再说自己也得穿衣服啊,这样下来如果没有灾荒,这家人勉强能糊口了,700斤粮食4个人我估计怎么一年也得吃掉500斤吧。然后大家脑补一下,这日子怎么过吧。如果遇到灾荒,地主豪强兼并收购,可不就有流民了嘛。

隋朝朝鲜半岛历史,隋朝朝鲜半岛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西汉和东汉末年,基本上都是到了五千多万以后整个王朝就开始乱了,因为土地肯定是越来越集中的,只要有点灾荒,地主家的余粮多嘛,平民只能借***,或者卖田,无论那种方式,平民手里的田肯定是越来越少的,人口确是越来越多了,这样流民就多了,比如西汉末年的赤眉军、绿林军,东汉末年的黄巾军等等,就算你是尧舜再世也没有办法的。

因此在文帝统治后期,竟然出现了“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等等酷刑,可见民间的治安因为土地的问题是不大好的。到了杨广继位,国库是充盈的,但是如何解决流民这个问题呢?除了镇压之外,古代的时候有两个法子,一是把流民收到军队里面去,比如北宋,常说宋仁宗养兵百万,不怒自威,其实他也是没办法啊,你要不养起来,这些人在地方上很可能就变成起义军了。二就是兴修大型工程,让一些失地的流民有事干。至少有饭吃,省得他们造反。比如石虎、还有元顺帝,当然,他们也不完成纯粹是为了解决流民问题,还有别的复杂的原因,这里就不多说了。

铺垫了半天,终于说到正题上了,杨广同志其实是很高智商的,他两个都选了,首先大修洛阳宫殿,再开凿大运河,其实这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里面也算是一个有益的举措。不过得有个前提,就是官员们廉洁奉公,在徭役和雇工并存的工程里,官员们还是有很多贪腐的机会的。而后征发大军攻打高句丽,光民夫就征发了两百多万。导致民变四起,军阀叛乱,最后亡了国。综上所述,其实三征高句丽只不过是导致隋朝的灭亡的一个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人口的极速膨胀而导致的马尔萨斯陷阱。

补充一下,我个人一直认为隋炀帝其实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大家仔细想想,他干过的事情汉武帝基本上都干过,要说滥用民力,这哥俩比比差不多。杨广是南攻占城,西灭吐谷浑,北扫契丹,只不过最后高句丽那下没搞好,最后身死国灭。成王败寇,成功的那叫汉武大帝或者十全武功,不成功的,那就只能叫炀帝或者穷兵黩武了。他要是把高句丽征服了,回朝后休养生息,那估计后世得谥号隋武帝了。***的词里面估计得是“秦皇隋武,唐宗宋祖”了,不过要是杨广同志成功了,幽幽地说一句,估计后面也没李世民什么事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朝鲜半岛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朝鲜半岛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高句丽 朝鲜半岛 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