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历史来历,唐朝的历史来历简介

kodinid 5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来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的历史来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名称的由来?
  2. 唐朝国号名称的由来?
  3. 唐朝三省的由来?

唐朝名称的由来?

来自李渊的封号唐国公。

李渊认为自己本就身为太原本地的封国国主唐国公,太原又曾是他们李氏祖辈所居之地帝尧唐国,加上此次是奉诏令前往太原安抚黎民百姓,并不算是逾越自己唐国公的权力,而是冥冥之中的天之注定。

唐朝的历史来历,唐朝的历史来历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国号名称的由来?

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 其后,爵位传至李渊。

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 今山西太原)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 其后,爵位传至李渊。

唐朝的历史来历,唐朝的历史来历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 今山西太原)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

扩展资料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朝的历史来历,唐朝的历史来历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唐朝三省的由来?

唐代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由来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和尚书省是两汉时期基本形成,东汉废除中书省,只设尚书省,三国时恢复中书省,门下省是晋朝首先建立的,南北朝依然沿袭,晋朝时期三省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在各个时期的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同,在封建社会末期实行封建专制,基本废除了三省制度。

唐朝三省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

中书省置中书令二人,正三品(代宗升正二品),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称内史。

门下省置侍中二人为***,正三品(代宗升正二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

三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决策、审核和执行),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

中书省

    中书省,置中书令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称内史令。***元年(公元713年)又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称紫微令。后复旧称。

门下省

    门下省,置侍中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元年(公元713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左相。

尚书省

     尚书省,尚书省置令1人,正二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中台,废尚书令,改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改称文昌台,不久再改为文昌都省。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称为都台,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称为中台。唐代尚书省的办事机构设在长安皇城的承天门大街东侧,位于中书、门下二省之南端,所以又别称南省或南宫。从中书门下发出的诏令制敕,均经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州县,或者根据诏令制敕的精神制成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的历史来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的历史来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