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大同兵变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大同兵变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嘉靖年间最大的叛乱。?
大同兵变
大同兵变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场军队哗变。
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农历八月,大同府巡抚都御使张文锦实行残酷的统治,引起了军队的反抗。兵变的主要首领有郭鉴、柳忠、陈浩、胡雄、郭疤子等人。他们在夜间举火为号,杀死贪官张文锦,打开仓库,发放粮食,砸开监狱,释放囚犯,占领了大同城。农历九月,明朝***派遣蔡天佑、桂勇等人,以“谕抚”为名,设计宴请郭鉴等人,结果,郭鉴等三十多人受骗被捕,惨遭***。又过了九年,曾当过山阴总兵的朱振,又组织王福胜等士兵首领在大同发动兵变,火烧总兵府,总兵李道***。
安史之乱是谁发起的?
是安禄山与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亦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一个由盛而衰的点,同时,这件事还造成了唐代的藩镇割据。安史之乱经历了一共七年零三个月,虽然这个叛乱最后是被镇压住了,可是唐朝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过了这一次的祸事,大唐是大不如前了的。无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来看都是处于一种苟延残喘的状态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在政治上,那些地方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不再对于唐朝中央机构的命令言听计从。从经济上看,这次平定叛乱花了不少的物力,中央的财务状况有点被掏空的感觉。这次战争对于经济的打击是多么的大。
所以,安史之乱即使被平定了,也给了唐朝不可磨灭的伤害,还影响到了后世。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爆发的一场叛乱战争,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最初是由唐玄宗时期的范阳等3镇节度使,胡人将领安禄山在公元755年发动的,在安禄山被其儿子安庆绪***后,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继续带领叛军反抗唐王朝,直到公元763年,历经八年,安史之乱才被名义上平息,但是由其引发的藩镇割据也埋下了彻底灭亡唐朝的隐患。

安禄山与史思明
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反唐战争的发起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而***被冠以安史之名。 唐玄宗统治后期,任用安禄山等胡人担任镇守边镇的节度使,又放任其拥兵自重,使得安禄山获得叛唐的实力和野心。宰相杨国忠与安禄山互相倾轧,水火不容,两人的斗争成为安史之乱发生的导火索。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及部下史思明以奉诏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由此开始。后经历马嵬兵变、肃宗即位、睢阳之战、邺城之战、史思明夺权等重要***及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帝,最终由郭子仪、李光弼等主要将领平定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大同兵变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大同兵变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