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时期的杭州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时期的杭州历史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杭州地势?
西汉时的杭州城址之上还是一片汪洋,西湖也还不存在,此时的海岸线在凤凰山脚下,凤凰山后连绵不绝的天目山作为当时的陆地。后来钱塘江在入海口处通过泥沙的淤积形成一个冲击平原,钱塘江向南移动同时海水逐渐后退,形成了杭州城市发展用地。
杭州的城市建设是在隋朝时期由一般城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隋书·地理志》记载,隋开皇 11 年,依凤凰山筑州城,这是杭州筑城的最早记载。城周 36里 90 步,城西临西湖东岸,北部在今武林门内,今日城内之吴山尚在城外,云居山、万松岭都在城中,有盐桥、凤凰、钱唐诸门,这就是杭州古城的大体规模,而城东沿今东河一线是当时修建的洪大坝。
结合隋朝筑城的地址和杭州成陆图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隋朝的杭州城市选 生空河者一东汉车栏址点是当时区域内最适合城市发展的地方。杭州市区的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方是天目山的余脉,从富阳、临安境内逶迤而来,一直延 生到城中,从南、西、北三面环卫着西湖,山体海拔从500多米逐步降到杭州平原地区的8米左右,杭州城由从西湖群山中走出,落址于凤凰山下相对海拔较高的地方,城市内还有云居山和万松岭这些小山。
杭州建城史?
约8000年前,人类开始在此繁衍(跨湖桥遗址)。
约5000年前,人类文明初步形成(良渚文化),产生了玉器、陶器等器具。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有力证据。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到会稽(今绍兴)会见诸侯,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把他的杭(“杭”是方舟)留在此处,所以得名“余杭”。另有说法是,禹在此地造舟来渡河,所以越人就称此地为“禹杭”,后来,口语相传,就把“禹”传成了“余”,于是得名“余杭”。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吴囯、越囯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囯,后属吴囯,越灭吴后,复属越国。战国时,楚囯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
约2200年前,秦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从此有了“钱塘”之名。
杭州建城有22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代(前770-前477年),这里成了吴、越两国的交界地,先后为吴国和越国所统治。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设钱唐县。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钱唐郡改称杭州,此后州治迁至凤凰山麓,依山筑起杭州,州城方圆达“三十六里”。杭州作为南北大运河的终端,以商业经济为主的城市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为浙江省直辖市,并为浙江省省会。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多次变化,最终在
2021年3月界定如下,原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余杭区被撤销,设立新的上城区、拱墅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至此原下城区、江干区消失,新增临平区、钱塘区,另有多个区县的版图发生了变化,目前杭州共下辖10个市辖区、2个县、1个县级市共计13个县级行政区。
杭州历史?
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的萧山跨湖桥文化开始,杭州文化约有8000年的历史。杭州曾先后命名为“禹杭”、“余杭”、“钱唐”、“钱塘”、“临安”等。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设钱唐县,至今杭州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于公元893年,建都杭州,历时86年。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室南迁至杭州,并改“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长达152年。1927年“杭州市”正式设立;1949年,杭州市人民***成立。杭州是浙江省省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时期的杭州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时期的杭州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