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如何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如何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意义有多大?
分析明朝历史地位,绕不开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他以独特的观点,让我们认识了明朝的那些事儿。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闻名世界,在他的书中,汉朝,唐朝,明朝,都属于大历史观的范畴,今天我们就来说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历经276年,共16位皇帝。其中著名的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嘉靖,明神宗万历。
大明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疆域辽阔。
朱元璋虽出身卑微,但为国家大一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位时,彻底击垮了元朝,实现了自唐代以来,从没有过的统一局面,包括新疆和西藏。
2.思想统一
大明王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用儒家思想去统治当时的百姓,***道德清晰,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3.经济发达
当时的大明王朝,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那时候的欧洲还在冷兵器时代,还没有完全的开化。而明朝农业发达,南方的商业气息浓厚,海上丝绸之路,一直走到非洲。
这几点原因,让大明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也是国土面积最为辽阔的一个朝代。
和宋朝一样,明朝也是被***自己灭掉的国家。努尔哈赤的老爸和爷爷去帮助明朝劝降叛军,结果被明朝军队杀死了;多尔衮打下北京,想着也是抢够了就回东北,结果明朝投降的士大夫不干了,直接带着清兵南下,借口是平叛;山东人孙之獬,当过明朝尚书,请求多尔衮“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最后,吴三桂还跑到缅甸,把明朝最后一个反抗的皇室给勒死了。好像下令***嘉定的就是明朝降将,忘了叫啥了。
明朝(1368年~1644年),灭元而兴,亡于满清。先来看看古人对明朝的评价,康熙推崇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清修《明史》称明成祖朱棣“远迈汉唐”。
又有评价: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作为一个***的朝代,明帝王对于敌对势力,确实坚守了气节,没有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没有向一切外敌屈服,即如崇祯,宁愿自缢而不投降,这一点必须承认。
伟人评明朝:《明史》我看了最生气,除了朱元璋、朱棣两个不识字的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稍好,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这也和康熙对历朝明皇评价一致。
*明朝共十六位皇帝,优等的两位,一般的两位,还有十二位被评为不及格。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干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家能否强大。
*明虽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贡。但明的“阉乱”也是其他朝所望尘莫及的。设司礼监由最初的秘书***机构,中后期成了皇帝的代言人,这与明皇怠政有直接关系。明大太监专权屡屡发生,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最为出名。
*虽然明朝皇帝有气节,但是自明中期起,外患从未断绝过,英宗时被蒙古分支瓦剌所擒,放回来后继位的代宗又不肯让位,后又被英宗趁其生病复辟。由于海禁,断绝多年倭乱又起,随后又有东北女真的后金崛起。这说明什么?以明朝之威慑,并未如汉唐时外敌远遁的盛况。换个说法,明的军事战略偏于防御性的保守。从明疆域图可以看出,汉唐时拥有的广大西域,并未在明的版图中。
太祖高皇帝本淮右布衣,乘元纲失振,揭竿而起,南征北战凡十余载,奄有天下,历十五帝,传至怀宗。怀宗践祚十又七年,本欲澄清海宇,振兴社稷,然治国不得其术,驭人又无善法,刚愎自用,性本好猜,急于求治,反害国家。内无孤直,外乏良弼,有一袁崇焕而不能用,臣误君,君亦自误,是以积重难返,回天乏术,卒致身死煤山,社稷殄灭。予叹怀宗之遭时艰难,又恨其始终不自省也。读史至此,辄为之三叹而顿足曰:难矣,为人君者,轻则丧身,重则亡国。南明半壁江山,犹可为明室偏安之本,倘若弘光帝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虽不能匡复中原,还于旧都,尚可效[_a***_]、南宋王朝之故事,与满清分庭抗礼,划江而治,绵延数十百年,亦非难事。然观弘光帝前后之所作为,深负天下之望也。史谓南宋、东晋臣民偷安江左,不足取哉,而予独谓南明且不宋、晋若也。嗟乎!天既厌明德也明矣,乃令闯王驰骋,献贼猖獗,流寇鹰扬,满人入主。岂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堤必先裂,而后蚁入”也欤?
想了解明朝的历史,有什么书好推荐的,正史野史都行?
我集中推荐一批有关明朝历史的图书。 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有代表性之书籍,基本可以满足广大网友的需求。入门级为通俗好读的作品,研究级为引人深思之作,骨灰级为进一步研究明朝历史所需之作。在某种意义上说,你只要了解明朝,你就可以大体理解古代中国。
入门级:
《正说明朝十六帝》
语言浅显易懂。如书名,讲了明朝十六位皇帝的故事。17万字左右,插画多,读起来很有趣味。适合孩子看,成人看;适合女人看,男人看;适合床上看,厕所蹲坑看,火车飞机上看。在高中的一个暑***看过。和枯燥乏味的高中历史教材放在一起时,简直判若云泥,会发现原来历史其实这么好玩,原来皇帝也是人,原来皇帝的生活是这样子的。
感谢这样不是戏说历史但是同样有趣的书,让我对历史的兴趣不至于被当年的应试教育泯灭干净。
《明朝那些事儿》
时下最流行的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有温度有感情地讲诉明史,并且是鸿篇巨制,非常全面,值得一看。属于通俗历史演义小说,里面夹杂了作者的一些私货,故而一部分细节和史料有出入。但从整体来讲,还是不错的。
研究级:
《万历十五年》
看过关于明朝的书不是很多,但看过的历史书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书之一是《明朝那些事儿》。怎么说呢,这本书结合正史与野史,语言干练,流畅,读起来很有意思。悬念把控的很好,让人读了停不下来,值得推荐。
谢谢邀请。关于明史研究的书籍有很多,通过网上收集整理如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1、《细说明朝》,黎东方著。
2、《朱元璋传》,吴晗著。
3、《明史讲义》,孟森著。
4、《明史》(上、下),汤纲、南炳文著,古文。
5、《剑桥中国明代史》,崔瑞德、牟复礼著。
6、《传习录》,阳明著。
7、《万历十五年》《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黄仁宇著。
想了解明朝的历史,可以先从官方正史开始,粗读《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或许枯燥,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一套资料。
如果想要轻松阅读的话,《明朝那些事》读起来轻松愉快,不费脑子,又可以了解历史。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学家钱穆说:“未通古人之心,焉知古代之史?”意思是,读史,主要是要读人,而读人重在通心。读史通心,才可望消除精神障蔽与时空界隔,进入历史传统深处,直抵古人心源,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著名作家和学者王充闾先生对怎样学史,做了精辟分析,他有三个观点,值得学习:
读史是一种今人与古人的灵魂撞击、心灵对接、生命叩问。俗话说,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这种“替古人担忧”,其实正是后世读者一种心灵的参与和介入,它既是今人对于古人的叩访、审视、勘核,反过来也是逝者对于现今还活着的人的灵魂的拷问。读史的人只要深入到人性的深处、灵魂的底层,加以省察、比证、对照,恐怕就不会感到那么超然与轻松了。
首先应能设身处地地加以体察,也就是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情境中去进行察核。南宋思想家吕祖谦有言:“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借用钱锺书的说法,就是“遥体人情,悬想时事,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
其次是强调感同身受,理解前人。研究历史文化的朋友都知道,苛责前人,率意做出评判,要比感同身受地理解前人容易得多。而换位思考,理解前人,却是一切治史以及读史者所必不可缺的。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说过:“凡读古人之书,论前人之事者,盖当略其迹而原其心。”法国年鉴学派的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也曾指出,“长期以来,史学家像阎王殿里的判官,对已死的人任情褒贬。这种态度能够满足人们内心的欲望”,而“理解才是历史研究的指路明灯”。
三是在读人、通心过程中,不仅仅限定在作为客体对象的历史人物身上,同时也应对于作史者进行体察,注意研索其作史的心迹,探其隐衷,察其原委。对此,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有十分剀切而深刻的体会。他说:“人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如《史记》须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所以,他于《游侠》《货殖传》特地着精神,乃至其余诸纪传中,凡遇挥金、***之事,他便啧啧赏叹不置。一部《史记》只是‘缓急人所时有’,六个字,是他一生著书旨意。”
王充闾先生的这些观点,对我们如何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初中历史怎么看书
- 我看你提供了一张初中历史书的照片,因此以下答案都是围绕,如何阅读初中历史课本进行回答。
- 作为课本,肯定是要完整看几遍的。我初中文科比较好,高中也读的文科。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有不少同学没有完整读过几遍课本。老师带着学,是把重点段落画出来,然后补充一些书上不全的内容(例如意义,过程等);平时遇到记不清的内容也是翻看重点;考前复习时间不充分,还是只看重点。
- 根据这一点,我的建议是。重点背过就可以了,今天背一部分,明天背一部分,几天内把背过的串一遍就可以了。而不是每天都完整背一边,浪费时间,意义不大。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看看课本上,平时没有关注的内容。
- 不要照搬老师的笔记。老师的笔记过于全面,要学会自己整理历史体系脉络,做到心中有数。在梳理知识点的时候,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点抄下来,而是把知识点的名字写下来,然后背诵知识点。既可以查漏补缺,复习不牢固的地方;又可以把知识串联起来。
- 做好错题本,历史同样重视记忆。尤其是材料问答题。自己答题不全面的,觉得答案比较好,以后可能会用到的题目。都要及时总结,然后背过。大题的题型是固定的,多记忆答案,有助于摸清答题的套路,更加得心应手。
历史考试小技巧
- 历史记忆的难点是时间和意义。不需要去把所有的时间都背过。历史试卷上不会直接去问你,哪件事是哪一年发生的。而是隐晦的用时间考察历史事件。把小的事件归类,看看他属于哪个大***,例如它属于洋务运动,根据洋务运动的时间来判断它的时间。有一个大致的时间点就可以了。
- 关于***的意义。背诵一部分就可以了,更多是要熟悉。考试的时候不会完全考察课本内容,而是要结合材料。看到材料,能想到考察什么知识点,自然就把意义联想到了。
初高中历史看课本和练习题即可
- 初高中历史还是考察记忆和理解,概括,分析能力。所以,我不推荐去阅读太多的课外历史书目。一是历史书太多,浪费时间,考试根本不会考。二,看多了就容易想的太多,反而思路不清晰。很多历史老师讲题,都会说学生想的太多,反而做错了。
- 才疏学浅,相互探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如何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如何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