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后代在日本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朝后代在日本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文帝有后代吗?
有后代。
1、杨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隋朝宗室,隋文帝杨坚之孙,隋炀帝杨广长子,母皇后萧氏(萧皇后)。
2、杨暕(585年-618年),字世朏,小字阿孩 ,隋炀帝杨广次子,元德太子杨昭同母弟,母亲为皇后萧氏(萧皇后)。
3、杨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炀帝杨广,母萧嫔。大业九年(613年),年仅七岁,封为赵王。
4、南阳公主杨氏(586年-?),隋炀帝杨广长女,母萧皇后。南阳公主姿容俱美、言行有节,隋炀帝特所钟爱。开皇十九年,下嫁许国公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为妇谨肃有礼,世以为贤,有子宇文禅师。
隋文帝杨坚一生共育有五儿五女:“五女”分别是长女乐平公主杨丽华、次女襄国公主、三女广平公主、四女(事迹不祥)和五女兰陵公主杨阿五;“五子”分别是房陵王杨勇、炀帝杨广、秦孝王杨俊、庶人秀和庶人谅。
隋朝宗室有后代吗?
隋朝宗室有后代。北周后期外戚杨坚掌控北周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陈朝,使得南北重新统一起来。杨坚自称出自弘农杨氏,所以弘农杨氏在隋朝属于皇族。隋朝灭亡后,虽然宗室成员大部分被杀掉,但是也有一部分投降唐朝,在唐朝生活的很好,例如隋炀帝得女儿嫁给唐太宗,被封为杨妃。
隋朝宗室的后代基本上在岁末战争中被各方势力***殆尽了,只有隋炀帝杨广的儿子齐王杨暕有个遗腹子杨政道。
619年窦建德封杨政道为郧公。武德三年620年二月,东突厥可汗处罗可汗拥立杨政道为隋王,复立“大隋”***,史称后隋。贞观四年(630年)正月,唐朝将领李靖率军攻打并灭亡东突厥,杨政道投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杨政道为员外散骑侍郎。
日本遣隋使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遣隋使始于隋开皇二十年(600年),《日本书纪》无记载,见于《隋书·倭国传》、《隋书·东夷传》、《北史·倭国传》。但没有说明遣隋使为何人。
第一次遣隋使在隋大业三年(607年),日本圣德太子派遗小野妹子及其他留学生来到隋帝国东都洛阳,学习隋帝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制度,在隋的汉名为“苏因高”。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及对后人的启示?
隋朝以前,中国文化经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到唐代中日两国交往更加频繁。中国商人用远航船只载着大量的丝绸、香料、瓷器等前往日本贸易;日本商人也带来玛瑙、琥珀、黄金和特产进行商业交易,对两国经济交流都起着积极作用。
唐代的文化对日本影响很深。从630年(贞观四年)到838年(开成三年),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来到长安,每次遣唐使的组织都很庞大。除正式的使臣之外,还有大批的执事人员和学生、学问僧、医师、画师、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各种手工工匠)等随行。最多的一次曾达到651人。这反映了日本积极广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他们全面地学习唐的政治、法律制度、文学艺术、哲学、佛学、医学、天文历法、建筑、工艺技术及生活习尚等,对后来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645年(贞观十九年),日本孝德***实行“大化改革”,在唐长期留学的高尚玄理等被任命为国博士,参议国政。在经济上,他们根据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将土地收归国有,实施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在政治上,仿照唐朝官制,改革了行政机构等。实行革新的内容基本上都和唐朝的制度相似。
在建筑方面,日本的国都“平京城”(京都)、宫室、寺院的建筑,全仿唐式,京都的市容街道和长安一样,也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在文字方面,日本在8世纪以前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贝真备根据汉字的楷书偏旁、冠盖,特创“片***名”文字,学问僧海空***用汉字的草书,创造“平***名”文字。这种新体文字的创造,有利于日本文化的发展。
唐朝时中国人也不断东渡日本,其中有使臣、僧侣和商人等,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起很大作用。其中以鉴真最为著名。鉴真(公元688~763年),扬州人,俗姓淳于,是著名的佛教律宗***。743年(天宝二年),应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的邀请东渡日本,经过6次努力,历尽艰险,双目失明,于753年(天宝十二年)到达日本。鉴真学识渊博,对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塑、艺术、医学等有重大影响。在他的设计与指导下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塑造了一些佛像。他还为日本鉴定了许多中草药,并著有《鉴上人秘方》的医书,对日本医药方剂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后代在日本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后代在日本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