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战争历史描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战争历史描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有过世界大战吗?
唐朝没有过世界大战,唐朝都是内战,那个时候的科技不发达,没有多少国家知道中国,世界大战是指敌对国家集团之间在世界范围进行的大规模战争。交战双方最大限度地运用军事手段,并以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斗争形式相配合。
战争波及世界广大国家和地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在帝国主义时代初期,已经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武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三年。这一年,爆发了一场旷世之战,西突厥联合吐蕃,后突厥,室韦4国一并侵略武周,来势异常凶猛,甚至有直逼神都洛阳之势。
西突厥:657年唐高宗灭西突厥汗国,然而部分西突厥部落不服唐朝管制,举族西迁,活跃于西亚。
后突厥:682年唐高宗误杀突厥可汗伏念,导致原本归顺的东突厥叛唐,建立后突厥,活跃于漠北。
在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情况下,武周帝国经过一年多的苦战,于次年(694年)初,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在灵州(今宁夏地区)和东北地区,成功击败了后突厥默啜可汗与室韦大军。
694年二月,武周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在冷泉(青藏地区)、大领谷(甘肃临潭西)等地,大败吐蕃论赞刃、西突厥可汗俀子,斩杀吐蕃和西突厥皆达30000余人。
而这场战争中表现最突出的人是韩思忠。作为武周碎叶镇守使,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Ak-Beshim)地区,接***败西突厥阿悉结泥熟俟斤部、突厥施质汗、胡禄屋阙部等多路大军。史料仅列出了这三部军,具体仍是未解之谜。而且,他一人杀敌上万,在击败西突厥三部军后,又接连攻陷吐蕃多座城池。
雁门太守行描绘了一场什么战争的情景?
按李贺生活的时代背景推测,雁门太守行描述的应该是唐朝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公元809年,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叛乱,攻打并/易,就在雁门关一带。
这首诗的描述,先是敌军围城,将士死守,后来有援军救援。
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是唐朝最大一次叛乱,其历时多少年?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共持续了7年零2个月,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中央集权腐化削弱、土地兼并剧烈,百姓多被迫流亡等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禄山作为叛军统领,反叛后一年就死了,但为什么叛乱可以持续七年之久?
在势如破竹迅速占领长安之后,安禄山的燕军就开始瓜分唐王朝巨大的财富,竟然不对逃往巴蜀的唐玄宗进行追击,从而让唐朝重新集结兵力,比农民起义也强不到哪里去。加之安禄山本人因为身患重病,其子还对于谁接班争得死去活来。所以浩荡一时的安禄山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颓势,但是繁镇割据开始成形,唐最高领导阶层和久疏战阵的唐军更是差劲。看《长安十二时辰》几个战场回来的士兵直接砍瓜切菜一般冲进了花萼楼,打翻一片龙武禁军,可见玄宗时期边塞以内的士兵战斗力多差。
首先,身为唐王朝的统治者的唐肃宗因上位不正,总怕被人效仿夺权,没能做大手笔决策,不信任前方王爷和大奖。唐肃宗平定安禄山残党的时候,命广平王为总指挥,而大将郭子仪任副指挥,但唐肃宗对于权力是十分的谨慎。而广平王这两个人当了一段时间的指挥,就被唐肃宗叫回长安陪自己了。不为别的,就怕广平王或郭子仪不知道是谁会变成第二个安禄山。严重制约了本就不强的唐军的发挥,战略战术弱鸡,甚至令几十万藩镇联军一败涂地。
其次,安史之乱其实有四个最野心勃勃,权利熏心的叛军领导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安庆绪、史朝义是真能坑爹,直接把老爹干掉夺权,史思明是真能打仗,可惜被儿子坑死了,最终还是靠水平差劲的史朝义坑爹夺权,唐军才终于等到个软柿子捏,这才结束了长达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定后,地方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中央权威扫地、实力微弱而不能止,大唐盛世也一去不复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战争历史描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战争历史描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