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禄山的历史,唐朝安禄山的历史贡献

kodinid 6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安禄山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安禄山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安禄山的故事?
  2. 安禄山历史教训?
  3. 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是唐朝最大一次叛乱,其历时多少年?

安禄山的故事

安禄山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叛乱军阀,他在755年发动了安史之乱,攻占了首都长安,导致唐朝政权的动荡和衰落

他的名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负面典故,用来形容背叛、叛乱、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唐朝安禄山的历史,唐朝安禄山的历史贡献-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典故的来源是安禄山的历史事实。

安禄山原本是唐朝的一位将领,但他因为野心勃勃,不满足于自己地位,于是在755年发动了叛乱,攻占了首都长安,自称大宝皇帝建立了大宝国。

他的叛乱导致唐朝***的动荡和衰落,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安禄山的历史,唐朝安禄山的历史贡献-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禄山(703-757)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胡人,因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因战功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后设法取得玄宗杨贵妃宠信,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拥兵十五万。公元755年冬在范阳起兵叛乱,南下攻陷洛阳。次年称雄武皇帝,国号燕。遣军破潼关,入长安。后其子安庆绪谋夺帝位,将他杀死。

安禄山历史教训

安禄山是唐朝末年的叛乱首领,他的起义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混乱。

安禄山的历史教训是权力膨胀和内部纷争的危险性。他通过激起民众的不满和利用军队的力量,迅速积聚了巨大的势力。唐朝***内部的***和权力斗争使得安禄山得以抓住机会发动叛乱。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应加强内部监督和反腐力度,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内部纷争,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唐朝安禄山的历史,唐朝安禄山的历史贡献-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是唐朝最大一次叛乱,其历时多少年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共持续了7年零2个月,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中央集权腐化削弱、土地兼并剧烈,百姓多被迫流亡等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禄山作为叛军统领,反叛后一年就死了,但为什么叛乱可以持续七年之久?

在势如破竹迅速占领长安之后,安禄山的燕军就开始瓜分唐王朝巨大的财富,竟然不对逃往巴蜀的唐玄宗进行追击,从而让唐朝重新集结兵力,比农民起义也强不到哪里去。加之安禄山本人因为身患重病,其子还对于谁接班争得死去活来。所以浩荡一时的安禄山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颓势,但是繁镇割据开始成形,唐最高领导阶层和久疏战阵的唐军更是差劲。看《长安十二时辰》几个战场回来的士兵直接砍瓜切菜一般冲进了花萼楼,打翻一片龙武禁军,可见玄宗时期边塞以内的士兵战斗力多差。

首先,身为唐王朝的统治者的唐肃宗因上位不正,总怕被人效仿夺权,没能做大手笔决策,不信任前方王爷和大奖。唐肃宗平定安禄山残党的时候,命广平王为总指挥,而大将郭子仪任副指挥,但唐肃宗对于权力是十分的谨慎。而广平王这两个人当了一段时间的指挥,就被唐肃宗叫回长安陪自己了。不为别的,就怕广平王或郭子仪不知道是谁会变成第二个安禄山。严重制约了本就不强的唐军的发挥,战略战术弱鸡,甚至令几十万藩镇联军一败涂地。

其次,安史之乱其实有四个最野心勃勃,权利熏心的叛军领导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安庆绪、史朝义是真能坑爹,直接把老爹干掉夺权,史思明是真能打仗,可惜被儿子坑死了,最终还是靠水平差劲的史朝义坑爹夺权,唐军才终于等到个软柿子捏,这才结束了长达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定后,地方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中央权威扫地、实力微弱而不能止,大唐盛世也一去不复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安禄山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安禄山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安禄山 唐朝 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