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讲历史唐朝,老兵讲历史唐朝的故事

kodinid 4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兵讲历史唐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老兵讲历史唐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王朔评价李白侠客行?
  2. 唐朝安西铁军是怎样的存在?他们真的是孤军守边四十余年吗?

王朔评价李白侠客行?

王朔说:“他们犯了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过度美化历史。什么酿成月光,什么啸成剑气。你拿高倍望远镜看月亮,就是一搬砖。我就是老兵出身,甭在这里跟我说什么剑气,你懂什么叫做剑气。”

而且李白就是一个名利之徒,溜须拍马,求官不成,才故作潇洒,有什么可说的。”

老兵讲历史唐朝,老兵讲历史唐朝的故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著名作家却对于,于丹过度吹捧李白感到不屑。王朔说:“他们犯了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过度美化历史。什么酿成月光,什么啸成剑气。你拿高倍望远镜看月亮,就是一搬砖。我就是老兵出身,甭在这里跟我说什么剑气,你懂什么叫做剑气。”

接着王朔说,他认为唐代诗歌最高峰是边塞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才是诗歌,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而且李白就是一个名利之徒,溜须拍马,求官不成,才故作潇洒,有什么可说的。”

老兵讲历史唐朝,老兵讲历史唐朝的故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首诗前八句中,李白描写了自己心目中的剑客形象,当如燕赵侠客一般:替人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崇尚义气、一诺千金。这其中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可以说完全满足了国人对于侠客的终极幻想,扶危救困不图回报的高尚节操令人读之便不由胸中激荡。

接下来十二句,李白主要描写了信陵君和两位侠客的故事。其实在这里李白之所以将信陵君和侠客联系到一起,正是说明他内心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完全熄灭,哪怕被赐金放还,他依旧想通过其他的方式施展抱负,这正好体现了李白胸中依旧不散的豪情壮志。

唐朝安西铁军是怎样的存在?他们真的是孤军守边四十余年吗?

唐朝鼎盛时期,在西域连续剿灭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多个,并设有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并驻有大批军队,将西域牢牢地控制在大唐手中。

老兵讲历史唐朝,老兵讲历史唐朝的故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从包括河西、西域等的西北地区抽调了大量边军进入中原勤王平叛,大批驻守西域的也在抽调之中。虽然边兵对平定安史之乱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大大削弱了唐朝中央***对西域的控制。

河西驻军被调走后,对河西走廊觊觎已久的吐蕃趁势出兵,占领了河西走廊,使得留在西域的大唐军队直接失去了与***本土的联系。吐蕃则以河西走廊为基地,一步一步地蚕食***在西域的地盘。最终,唐军能控制的只剩下安西四镇和北庭等少数据点,而率军驻守安西的就是郭子仪的侄子,被后人尊称为铁血郡王的郭昕。面对着吐蕃的强大势力,尽管已经没有了朝廷的消息,但守军在郭昕的带领下人,仍然顽强地战斗,保持着***的尊严。

在此期间,郭昕不断地派人向长安进发,试图与***中央***取得联系。十六年后,终于有信使冲破重重阻碍到达长安,再次与中央***取得联系,此时,已是唐德宗时期。唐德宗得知这么多年来,原来***在西域一直还有块飞地,对驻军舍身报国的精神大为感动,于是拜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使,加封武威郡王。但此时的***,刚刚从安史之乱中恢复过来,内部有藩镇割据,外部与吐蕃连年作战,对西域驻军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精神鼓励,根本无法提供任何物质支持。无奈之下,郭昕只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787年,***与回纥结盟,吐蕃在西域的扩张受阻,西域的驻军面临的形势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回纥衰落后,吐蕃重在西域***取攻势。790年,北庭都护府陷落,***在西域只剩下郭昕的一支孤军。808年,***在西域的最后一个据点龟兹遭到吐蕃的围攻,郭昕率领一群白发苍苍、坚守安西近半个世纪的老兵,与吐蕃展开了最后的生死决战。这场战斗的结局是注定的,***守军全军覆没,从此之后,西域便脱离了中原政权的控制,直到清朝乾隆皇帝才再次收复这片中华旧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兵讲历史唐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兵讲历史唐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西域 *** 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