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罗定州历史,明朝罗定州历史简介

kodinid 4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罗定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罗定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罗定的来历?
  2. 罗定文塔介绍?

罗定的来历?

罗定市历史悠久,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罗定是抗日著名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故乡.罗定自晋末设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秦属南海郡,汉隶端溪县,宋朝为泷水县,明朝万历5年(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并辖东安、西宁(今云城、云安、郁南);辛亥革命后废州改名罗定县.1993年4月8日经***院批准,撤县设市。

明朝罗定州历史,明朝罗定州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梁为罗阳郡,因罗水得名。明万历年间,以讨平罗旁置州,因名罗定。1912年置罗定县。1993年4月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72号)撤销罗定县,设立罗定市(县级市,属云浮代管)。

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相传当时唐朝有一位名叫陆修静的宰相,他认为桂林山水甲天下,而罗定地处岭南,也有着壮美的山水和丰富的***,因此他决定把罗定列为“南方丽景”之一。

明朝罗定州历史,明朝罗定州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罗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商贸和文化中心,发展迅速。

明清时期,罗定是广东乃至整个南方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素有“广东第一角”之称。

因此,是由历史逐渐演变而来的,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明朝罗定州历史,明朝罗定州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万历四年(1576年),当时以罗旁为中心的瑶、壮族人民起义,反抗明王朝的压迫。两广总督、都御史凌云翼,奉命统率大军前来征剿。

1577年,凌云翼镇压了瑶、壮民起义运动,明王朝把泷水县改升为罗定直隶州。罗定之名遂见于史。罗定直隶州领有东安(今云浮县)、西宁(今郁南县)两县。直隶州治仍在泷水县,且取名罗城。1912年,罗定直隶州改名罗定县。至今仍保持这一建制。罗定直隶州所辖的东安和西宁两县独立,改名云浮县和郁南县。新中国诞生后,1958年11月,罗定县、郁南县合并,取名罗南县。1961年4月,罗南县。

罗定文塔介绍?

 罗定文塔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罗定市城区泷江北岸,是一座古典艺术建筑的风水塔。罗定文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是一座八角形仿楼阁式砖塔,外观七层,内分13层,高47米。檐角共悬挂64个铜铃。铁铸塔顶、塔刹、宝珠等共7吨,为广东古塔顶之最。

罗定文塔,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城区。罗定文塔原名为三元宝塔,“三元”的意思是希望当时广东罗定州的考生在科举考试中能连中“三元”。三元宝塔原为文人而建,自古为文人所重视,塔身高而尖,严似一支文人所用的尖笔,又称笔塔,后来人们便把它改称为文塔。

文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历时三年竣工。塔高47米,外观七层,内分十三层。宝塔平面上呈八角形,各层塔檐微微翘起,状如绽开的花瓣。顶层的莲花座铁柱、塔刹九霄盘、宝珠等铸件总重逾七吨,为广东古塔之最。明朝当时的状元黄士俊还为罗定文塔撰写了《创建文塔维心堂记》。

文塔地处泷江曲水环抱之中,与神滩庙妆楼双峰相对,河上七级浮屠映照波心,登青云桥揽胜有宝光荡漾之趣,成为明清时罗定八景之一,曰:“东桥塔照”。

罗定文塔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城镇。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该塔为八角形,外7层内分13层,是仿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塔内砖阶为“穿壁绕平座”结构,总高47米,坐落在红粉石砌须弥座台基之上,无副阶,各层均以角砖和线砖相间砌出腰檐平座,并以砖砌出角柱、阑额,顶层竖带铭刻的莲花座塔刹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罗定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罗定州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罗定 文塔 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