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简单故事,明朝历史简单故事50字

kodinid 2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简单故事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简单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于谦的历史背景?
  2. 故宫的历史变化和演变故事
  3. 于谦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于谦历史背景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朝历史简单故事,明朝历史简单故事50字-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大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

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明朝历史简单故事,明朝历史简单故事50字-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61]本名于谦别名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于忠肃公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明代人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明朝历史简单故事,明朝历史简单故事50字-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故宫的历史变化和演变故事

北京故宫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

故宫博物院内大多建筑都是清代修建,明代建筑已经很少了。在这里有很多故事比如明代的夺门之变,清代的九子夺嫡等。

于谦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1.于谦的成语典故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2.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弊贪赃受贿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

3. 据说,于谦当“兵部侍郎“时,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品?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

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然后,他果然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由此,“清风两袖“ (或曰“两袖清风“ )这个成语便常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简单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简单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于谦 明朝 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