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最后被谁推翻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隋朝最后被谁推翻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时期有十八路反王,为何最终是李渊得到天下?
公元604年,杨广弑父弑兄登上帝位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史称隋炀帝;公元612年至公元614年,杨广三征高句丽,致使国力大损,百姓苦不堪言;公元611年,瓦岗寨率先起义,与此同时,全国民怨沸腾,各地义军此起彼伏,隋朝大限将至;
公元617年,李渊起兵反隋,5个月后攻破长安,一个新的帝国神话—-唐朝就此出现。那么,当时一共十八位反王,为什么最后是李渊得到天下呢?
首先,李渊的背景不是其他的草根出身的诸侯可以比的。李渊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代,父亲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承袭了父亲的唐国公之位,且在公元615年的平叛母端儿、敬泮托的起义中,不断扩充实力,这使李渊初期就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本。
其次,李与渊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支持,从而得到了大批的兵马钱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粮草自然能在后来的战争中取得优势。
第三,当时的各路诸侯虽多,但大多数视人命如草芥,不得民心。少数几个爱民的,也彼此攻伐不休让李渊趁机坐大,等他们意识到谁是最大的敌人,早已悔之晚矣。
第四,李渊拥有最多的人才,当时天下诸侯虽多,但大多数都是庸才,既没什么过人的本领,也缺乏能人辅佐。偶尔有一些***的,如李密,又猜忌能人,导致众叛亲离,最终兵败。
而反观李渊,手下能人济济,先不说李渊的几个儿子李世民、李元霸等,秦琼、罗艺、、刘文静等,这样的人才李渊不知有多少。综上所述,虽然隋唐时期有十八路反王,对最终得天下的一定是李渊。
十八路反王,是隋唐评书小说的艺术夸张,但也完全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在隋炀帝杨广的荒暴统治之下,各路起义此起彼伏的历史现实,具有一种艺术真实。
而李渊之所以能在隋末乱世群雄中脱颖而出,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
隋唐承魏晋南北朝之后,受士族政治的影响仍然较深,士族作为起义的领导者,具有天然优势。李渊作为关陇士族的代表,凭借以士族身份获得的官位和保境安民的军政功绩,在西北地区深得人心,取得了底层士民的广泛支持。从他太原起义,一呼百应,长驱入关,群盗望风来投,父老额手相庆,贤臣良将,接踵而至,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更关键的是,李渊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继续保持了开明大度的政治风范,放下身段,与寒族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诚地与他们相处,是以能得到他们尽忠竭力。受禅建唐,定都长安后,李渊继续极力拉拢士民精英,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和重用,打破了士族对政治的垄断,使李唐政权具备了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
比如,虽然李渊开国时封了几十个宗亲为王,但同时也封了无数异姓王、公,而且对于贤才,不问出身,优礼相待。李渊最爱给人赐姓,其实就是一种拉拢手段。李世民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任人唯贤,而且用人不疑。
与此同时,李渊及时完善了租庸调制,施行合理的赋税制度,减轻人民负担,进一步拉近士族和农民两个阶层的距离,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所以在其治下的西北地区很快进入健康发展期,实现国富兵强,***日趋稳固,有足够的资本争夺中原了。
当时,中原地区的瓦岗起义虽然失败,但以瓦岗将士为代表的中原士民,仍然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在这个关键时刻,对这一力量的争取,就成为群雄逐鹿的胜负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最后被谁推翻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最后被谁推翻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