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明朝历史,蓟州明朝历史简介

kodinid 5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蓟州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蓟州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蓟州之变的地理位置?
  2. 蓟县是原来的燕都吗?
  3. 蓟州历史悠久还是天津卫悠久?
  4. 如何看待万历二十三年的蓟州之变?

蓟州之变的地理位置?

“蓟州之变”发生在蓟镇

蓟镇,是明代 “九边” 之一,为近畿防卫重镇,镇守地区东起今秦皇岛市东北之山海关,西至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居庸关长城一线。

蓟州明朝历史,蓟州明朝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被残酷镇压的事件,被称为蓟州兵变,不仅是明朝历史上的悲剧,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桩悲剧。

大概是由于不光彩,当局者并不想将这件事大书特书,在《明神宗实录》中只有寥寥数笔,万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已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兵部覆请,报可。”

这也就是明朝官方对蓟州兵变的定论,防海兵(大体是戚家军)要求双倍粮饷,因此“鼓噪”,于是被督抚把闹事的杀了,剩下的都给撵回老家了。

蓟州明朝历史,蓟州明朝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蓟县是原来的燕都吗?

不是燕都,历史上被称燕国的时候都城在西南,那时候的蓟地理位置也在北京西南,蓟县是渔阳郡郡都。

明朝燕王朱棣把都城从南方迁到北京修建紫禁城也是因为他做燕王是在那,不是蓟县

蓟州历史悠久还是天津卫悠久?

虽然蓟州自古以来就是京畿要地,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天津卫更加悠久。天津在明代设有卫辖,清代建城并成为重要口岸,在近现代历史中天津更是发生了许多重大***,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其历史地位不可忽视。而相对来说,蓟州的历史地位尽管重要,但是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方面还是稍逊一筹。

如何看待万历二十三年的蓟州之变?

一代战神戚继光病逝仅仅八年,那支威震东南沿海,让倭寇闻风丧胆,后又转战大漠,以区区数千出兵横扫数万蒙古铁骑的戚家军没有战死沙场,却死在了自己人的刀口下,大明王朝自毁长城,可叹!

蓟州明朝历史,蓟州明朝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次兵变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地点在蓟州,史称蓟州兵变。

1592年,戚家军奉命抗日援朝,在对日作战中异常勇敢,杀的小西形长的部队丢盔卸甲。事实证明,戚家军就是为杀日本人而生的。

朝鲜人在《朝鲜宣祖实录》中评价戚家军:南兵不顾生死一直向前,吴惟中(戚家军统帅)功劳最大。

功劳大拿的工资也高。当时戚家军每人平均年薪45两银子,而普通明军18两。这就引起了明军高层的不满,故而有意拖欠工资不发。戚家军多有微词,不满情绪逐渐暴露。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对日作战胜利结束。当戚家军先头部队3300名官兵高高兴兴来到校军场,准备接受蓟镇总兵王保检阅的时候,等来的却是自己人的屠刀,3300名戚家军全部被杀。

事后,明军高层为掩饰罪行,上报朝廷诬陷戚家军哗变。万历皇帝竟然不置一词,这么大的事就此不了了之。可见,“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所言非虚啊!

剩余数千戚家军也在随后对努尔哈赤后金军的浑河战役中全军覆没。

表面上,此事与拖欠工资有关,实则是***的朝廷内部党派之间相互斗争的结果。

自此,威震天下的戚家军永远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蓟州兵变发生在公元1595年,发起人是刚从朝鮮撤回的“防海南兵”。

这些南兵在几十年前,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戚家军。

1567年,戚继光在浙江召募了一批年轻人,并把他们带到了蓟州镇。戚继光利用南兵擅长火器特点,大量修筑敌台工事,以便凭坚抵抗。在他镇守蓟州镇十六年期间,一直是“边备修饬,蓟门宴然”。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侵略朝鮮,明军入朝作战。除了李如松和辽东军之外,步兵的主力就是戌卫北边的南兵 。这些南兵军纪严明,作战能力极强,在朝鲜战场上英勇善战,杀敌无数,被朝方评为“功最”。

然而,这样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回国后遇到的却是立功不叙、薪间不继,南兵原来被认可的“直叙”之功,竟莫名其妙地加在了杨元身上。

当初出国征战时,朝廷给南兵的待遇是拿双份工资,可是回国以后,朝廷却想赖账。到1595年9月20日,兵部认为对日本的册封即将开始,建议裁撤蓟州、天津的防海南兵。

一月之后,爆发蓟州兵变。

当时上报朝廷是这样说的:“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

从表面上看,兵变是由讨要欠薪引起的,但之前双份工资本来就是东征特设的待遇,自东征首任经略宋应昌以来一直在执行。当时通行的标准是“募兵年间银为十八两”,但出国东征的士兵可拿到四十三余两。宋应昌在职之际,也一直都在执行士兵出国作战,“银必加倍”的制度。 宋应昌被解职后,部分欠银没能及时发放到军土手中,最终导致南兵兵変。

实际上,讨欠饷银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两个:

万历二十三年的蓟州兵变在历史中是一个提到频次非常少的词,甚至连《明实录》没有记载这件事,只能从当时朝鲜的一些文件中看到点蛛丝马迹,比如《朝鲜宣祖实录》就有:

建昌营调南兵三千留养……钱粮不加,含忿谋作乱。事觉,杀三千三百余口。

这里的南兵就是鼎鼎大名的“戚家军”。当年倭寇除尽之后,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到达北方的九边重镇蓟镇,之后张居正倒台,戚继光被调往南方,而戚家军就被留在了蓟镇。

事情的悲剧从万历朝鲜之役开始,当时戚家军虽然只有数千人,但是战斗力比起北兵强上不只一星半点,在援朝的时候不仅非常勇猛,当时戚家军的副将吴惟忠更是第一个登上朝鲜皇宫,是为头功。

按理说吴惟忠拿了头功,赏银应该有百两之多,但最后蓟镇总兵王保却只给了吴惟忠20两银子。由此吴惟忠带领戚家军讨要说法,然后万万没想到王保把所有戚家军骗到演武场,在他们毫无兵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调集北兵向戚家军挥动屠刀,合计三千三百名戚家军就这样被北兵全部***,事后,王保向朝廷禀报:

已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折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兵部覆请,报可。—《明神宗实录》

虽然这件事看上去是南兵,也就是戚家军哗变。然而实际上却是万历年所遗留的南北党争,也是张居正倒台的遗留悲剧。实际上早在蓟州兵变发生之前,北官御史马经纶就上书说:

南兵屡噪乃蓟镇痼疾……今则渐成逆乱,若复过为姑息,不行尽数驱逐,贻患必深。

众所周知,戚继光是张居正的人,而戚家军是戚继光一手所调校的,在江浙除倭寇时已经有如亲兵。后来张居正倒台,戚继光随之也被调离重要岗位,最后郁郁而终。那么戚继光留下了的戚家军自然也被北兵排斥。

这就是万历二十三年蓟州兵变发生的真正原因。

谢谢邀请!

大家好我是小编——坐标。万历二十三年即1595年蓟州发生兵变,对于这个历史中的变故知道的人并不多,而且这段历史也并不起眼。

而事变的结果是:戚继光特意从南方调来欲作“师范”以练北兵的大约两万蓟镇三协南兵,仅在事变一周后,在十月二十六日,京营佐击陈云鸿被授予游击职衔, 与原任游击季金“ 统押防海南兵,发回原籍,有不听命者,以军法从事。”

不久前叱咤朝鲜战场的风云战士居然锒镗人狱, 沦为囚徒而被***。十二月初六日,“南兵鼓噪罪首叛胡怀德和伪军师李无逸等凌迟、斩首,并且命令严加看管各边镇。”从此蓟镇南兵减员一半

二、起因:其实表面上的兵变主要原因是“要赏结聚”、“挟增月饷”,索要“双粮”而引起的,而双粮、赏银本来是东征特设待遇, 自东征首任经略宋应昌以来一直均在执行。当时“募兵年饷银为18两” 是通行的标准,但东征援朝战争有所不同,算下来士兵年薪达43两余, 比通行标准高出不少, 而将官更是加倍支发廪给,实际上士兵也是以出国作战“饷银必须加倍”。

宋应昌在职之际, 一直都是按此标准执行,但是宋被解职后,部分欠饷未能及时发放到军士手中,于是兵变爆发了。 而欠饷是明朝军队中的老问题,而蓟州兵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南、北兵不合,张居正和戚继光不在之后,南兵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战前宋应昌曾许诺、战后也得到承认的南兵“首叙”之功,最后归之于杨元。

三、蓟州南兵主将:蓟镇南兵的主将是出自浙江义乌的副总兵吴惟忠。 他是戚继光戚家军的嫡系,是抗倭老将,吴惟忠曾随戚继光身经百战, 屡立战功,在援朝抗倭中,朝鲜人对吴惟忠所领南兵的称赞, 众口一词, 毫无例外,但优秀如吴惟忠者, 即使能战如南兵者, 却依然不容于朝!

四、风尖浪口的蓟镇:蓟镇的血腥***, 随之引发朝廷内部监察官员迅速介入并产生严重分歧。蓟镇自隆、万以来,一直是戚继光的驻扎地, 用力最多、倾注心血最切, 打造而成的北疆军事重镇,蓟镇常有雄兵十余万,南兵正是他的旗帜与亲军。他在守卫方面的布置, 又首重南兵。南兵能攻善守, 已在抗倭战争中得到证明, 尤善使用当时正在普及的轻型火器鸟铳。如此精心布置的防线, 戚继光是不会让军士缺饷的。但随着戚继光离职和朝廷内党争( 清算张居正为始)的高涨, 蓟州兵营变得越来越不平静。

五、扬汤止沸的朝廷: 首先,蓟镇南兵既为戚继光调募而来, 张居正一死, 戚继光南调,吴惟忠被黜, 南兵被屠。 其次, 自土木之变后开始实行的募兵制, 虽已颇有时日, 但运行起来仍不顺畅, 尤其是在没有制度化的财政体系支持的情况下。 明代的军事防御体系出现了严重问题, 至乎军事战略也有可能需要作出改变,张居正被清算,戚继光离任,南兵被屠,明军作战能力开始急剧下滑,最终在面对建虏时一败涂地。

其实在张居正和戚继光离开,就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个人现在有些不成熟的想法:明朝之亡,很大原因就在于张居正逝世后被清算,财政逐渐败坏(当然张居正改革的利弊还需要具体分析,不能单纯地认为他的改革就完全是正面的),党争加剧,戚继光也连带着被废黜,大明朝军事力量的中流砥柱——以戚家军为核心的南兵失去朝廷中枢的支持,南兵至此沦为从属地位,屡屡被朝廷不公正对待,被以“辽人守辽地”的北兵频繁坑害(后期的南兵——川兵、(戚金的)戚家军(浙兵)也终于被彻底坑死,留尽了最后一滴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蓟州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蓟州明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戚家军 继光 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