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考古发掘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考古发掘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太宗墓发掘了吗?
唐太宗的昭陵没有被发掘。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主峰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昭陵距西安市70千米,咸阳市30千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5千米。
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没有。
唐太宗的坟墓叫做昭陵,而昭陵尚未发掘,墓道地宫的情况很难掌握,据史料记载,昭陵依山凿石为元宫,从墓道至墓室山约75丈,前后安置了5道石门,中室为正寝,是停放棺椁的地方。
没有发掘
昭陵祭坛东西两庑房内置有六匹石刻骏马浮雕像,即著名的昭陵六骏。每边三具,皆背靠后檐墙而立。
据记载,原石在每块上角有欧阳询书太宗自撰的马赞诗,随后另有殷仲容隶书刻于座上,如今俱不可见,原诗收入《全唐文》中。
六骏的名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马呙二骏,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李世民的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挖掘,但是他的墓穴已经被盗过很多次了,昭陵中有《昭陵六骏》的巨大浮雕,其中“飒露紫”、“拳毛驹”两块浮雕被盗买美国,余存西安碑林博物馆,一些陵墓中的宝藏在八国联军入侵时就被其它国家抢走了。
唐代青铜镜铸造方法?
一般铜镜在铸造时,多***用“开放式”和“合铸式”两种方法。“开放式”就是只有一块镜范,无注口和注沟,铸造时镜范平放,由上倾入溶液。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见到的是“合铸式”,即每镜有两块陶范,镜背范上雕刻花纹,中央刻有铸镜钮的凹部,并用与范同质的粘土作一短细的棒形的“沙芯”,横嵌在镜范的中部。
古代没有自来水,那么唐代长安上万人口的用水从哪来?
唐代长安百万人口用水来自“长安八水”即河水。长安的水***丰富,八条河流在西安城四周穿流。
长安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八水之中,渭河汇入黄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汇入渭河。然而由于时代变迁,浐河成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成为沣河的支流。
首先要说的是,我国古代的“自来水”一般认为是宋代的苏轼在被贬谪到广东的时候,向当地官员建议,用竹管从高处引水到城里的形态(但最终还要存进各家的水缸里备用,其实算不得“自来”);而真正意义上的一拧就来的今天的自来水,背后是一套庞大的系统,需要强大的市政能力才能完成。
1883年(光绪九年)5月,开埠数十年后的上海,在杨浦建成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自来水厂,李鸿章还参加了当时的放水典礼。
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今已成为上海自来水科技馆
所以,唐长安城的宫廷、官民的日常饮用水主要还是依赖井水,各家汲水后贮存在大的容器中备用。另一方面,长安城内主要有四条沟渠,即龙首、清明、永安和漕渠,它们分别从东、南、西三面引渭河的支流入城,在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同时,也保证了城内地下水位的稳定。而唐代凿井取水的记载屡见于文献,如《唐两京城坊考》,“善和坊(光禄坊)有井水甘美以供内厨,***中,日以路蛇耿入内,以供六宫,谓之御井。”——这就是***用水的来源。
《唐两京城坊考》卷四《西京》“醴泉坊”条载:“开皇二年,绪筑此坊,忽闻金石之声,因撅得甘泉浪井七所,饮者疾愈,因以名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考古发掘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考古发掘唐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