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历史定位,明朝的历史地位

kodinid 5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定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的历史定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十三陵的经纬度?
  2.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正史看么?可信度有多少?

十三陵的经纬度?

北京_昌平_十三陵经纬度定位于:十三陵镇

纬度:40.272630

明朝的历史定位,明朝的历史地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度:116.225090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2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

十三陵位于昌平区西北部,是昌平百里“山前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纬40°2'18"至40°23'13"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方圆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上。距北京城区50公里。

明朝的历史定位,明朝的历史地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寝的总称。陵区的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在广阔的盆地上,埋葬着明代13个皇帝、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等。 
  整个陵区周围原来建有围墙,设有大小宫门两座和十个关口; 各关口都设置敌楼。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基本相同,均未前方后圆,只有面积大小、筑饰繁简略有差异。十三个陵寝中,建筑最为雄伟的是长陵,结构最为精美的是永陵,规模最小的是思陵。陵区南北长达7公里的中轴线上,建有宏阔壮观的神路。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正史看么?可信度有多少?

先说结论,不是正史,也不能当成正史看。可信度有一部分,但也就是大众科普级别,其中包含了许多作者个人的主观观点。

首先,概念不同。正史的概念主要是指“二十六史”这一类史书,而并非是所有历史书都是正史。

明朝的历史定位,明朝的历史地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定位不符。在当年明月自己叙述中,他当年写《明朝那些事儿》是翻阅过《明实录》等不少史料的,但在定位上,《明朝那些事儿》是部历史小说,兼有些大众历史科普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是了解明朝历史的一个途径,当成勾起人们对明代历史兴趣的一个引子,但要让它承担历史研究的作用,是与事实不符的,也与它自身的创作初衷和实际定位不符。在爬梳和鉴别史料的过程中,当年明月也有考虑不周、资料搜集不全以及没有及时了解史学最新前沿动态的情况,因而在部分内容的可信度上是要打折扣的。

最后,如果要正式地研究明史,官修史书、笔记小说、各种档案、实录、出土文物以及史学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专著、论文)都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但是,研究者还需有较强的史学功底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谢邀!历史是过去的事,而且是一个时空环境下太多太多的事情的组合,谁都说不清楚!

所以就有了正史与野史的区别。但正史也不全是真实的,野史也不全部是虚***的,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只有自己清楚,或者自己也不清楚。

因此,明朝那些事,完全可以当作正史看!

平心而论,这是本好书,我有一套全集,前前后后看了三遍,确实,在作者的描述里,把人情对事件的推进阐述到了极致,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在历史长河里应该是最值得推敲和琢磨的,脉脉温情极少被载入史册,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历史教科书里所看不到的真实***。在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感***彩,他所阐述的不仅仅是历史带给现代的进步意义,更重要的,他把历史背景的人情进行了充分的剖析。最重要的是作者凭借自己的觉悟悟道了古人当是时的心态,心理,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在里面,至于对于研究历史的真实性,我觉得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比如生辰年月,重大***的时间人物过程结局,还是很有参考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的历史定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的历史定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正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