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阎崇年讲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阎崇年讲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儿这两本书写的真实吗?请给出详细理由?
如果把当年明月比作医生的话,那大明朝无疑就是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当年明月是把大明朝的病症从头到脚描叙了一遍,并且粗略的点出了致使他患病的一些原因。
历史的魅力正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明朝那些事作者只是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史实。参考的都是正史以及名家文章书籍。真实性不容置疑,但历史的难点在于你不可能百分百地还原场景,尤其是主人公的内心。所以不同学者对同一史实的发展,原因和影响都是见仁见志的,但都是负责任有理论依据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说张居正和冯宝排挤高拱,后来又有陷害高的意图。而百家讲坛郦波先生说那都是冯宝干的,事实上除了张本人,我们都不知他的真实想法。
另外,《明朝那些事》里的严嵩和方志远先生所讲的人物性格和作风也不大一样。但这个分歧融入了个人情感。 另外还有对万历的看法,《明朝那些事》认为万历二十年之后明政局混乱,但民间繁荣,学术活泼。阎崇年在《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认为明亡于万历。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在博客上连载的博文,这些博文至今还在,大家可以去看看,基本上都是日更的。
业余时间,要做到日更,要花时间去搜集史料、解析史料、消化史料,要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得用一种大家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说实话,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已经比当时盛行的三无网文和地摊文学靠谱太多太多了。
从第一篇发布 2006-05-23 18:05:43 到 最后一篇的2009-04-10 19:28:42 ,三年时间,1779篇博文,他坚持下来了,写成这本书时,他还不到30岁。
他当然不可能方方面面考证明白,也不可能事事客观公正判断准确不掺杂个人感情,更不可能没有疏漏、错误。
要说严谨,即便像顾诚先生那样以数十年积累而终成一部《南明史》,自言【不满足于“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是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却也十分谦虚的表示:“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在我涉猎的明清史领域内,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相当有限,许多问题仅具一般常识,甚至毫无所知。实事求是的对待学问,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切忌把治学看得太容易,切忌过高估计个人的能耐”。
不管是《明朝那些事儿》还是《唐朝哪些事儿》,历史的魅力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两个作者都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学识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有价值的。
如果想了解明末清初的历史,该看什么书?
本人推荐以下书目供参考:《明史》,《清史稿》,谈迁著《国榷》,计六奇著:《明季南北略》,顾诚著《南明史》,《明末农民战争史》,阎崇年著《明亡清兴六十年》,支运亭著《大清开国六十年》。
明朝在将近三百年中,为何没有能够经营东北?
明朝初朱元璋就招安***女真,扶植女真做大东北划入大明实际控制,对北元残余势力和藩属国朝鲜分而治之,防止他们勾结图谋东北。女真首领阿哈出皇帝赐汉名李思诚,朱棣时期娶阿哈出女儿为妃子!李思诚(阿哈出)出任建州左指挥使,努尔哈赤祖上猛哥帖木儿女真部崛起,猛哥帖木儿娶朱棣女儿(阿哈出女儿所生),后又出任建州左指挥使!从以上看大明是经营管理东北的
说没有经营东北是不负责任的话。永宁寺碑是为了旅游?明末四百万辽人哪里来的?
封建时代的小农经济发展不是那么简单的。许多人对明初的全国状况根本就没有一个基本概念。
明初,燕云之地脱离中华四百年之久,西部地区更是长发六百年之久。中原大量的农田在元朝变为草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水利基础设施基本上全无。这些都需要人力去一点点的改变,哪像现代推土机,挖掘机三把两下就完事了?
明初仅六千万人口,而且大量集中于东南富庶地方,湖北四川都没多少人口,现在的人口大省河南在当时也不超过200万,什么概念?燕云北地更是大量荒芜土地,你可能走一天都看不到一户人家。所以明初就***取了卫所军户屯田为主的移民方式。就算如此,这也需要时间。到明宣宗时期,北地才有了一定的改变。若不是迁都北京,可能都没有官员愿意去北地做官,更别提迁移人口了,好好的富庶地方不待,去那种地方干嘛?
所以,我们现代看古代的一句话,好像很简单,其实都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仅仅让你在古***一个长途旅行都是非常困难的。
实际上明***是经营东北的,只是没有经营成功而已。
明成祖朱棣在夺取政权后,为了加强对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1409年在奴尔干城(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入海口)设置了努尔干都司,管辖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当时,居住在东北的女***是满族的前身,女***分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分,为了加强对女***的管理,明***在努尔干都司下辖了几百个卫所(所谓卫就是军事屯垦区),分布在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南濒日本海,北抵外兴安岭的辽阔地区。卫所各级官职由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担当。明***在努尔干都司常年驻守军队,设置驿站,加强边防。
明***设置的卫所最著名的是”建州三卫“,建州卫由李满住任都指挥使(努尔哈赤的先祖);建州左卫由董山为指挥使;建州右卫由凡察任都指挥使。
明***在东北地区开设马市,专与建州部贸易,从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建州部的生产力有了显著发展,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手工业也很发达。明成祖和明宣宗曾派太监十多次巡视奴儿干都司,对少数民族进行慰问,并建寺,立碑以示纪念。
但是到了1583年,形势发生了反转,建州右卫叛乱,辽东总兵李成梁平叛中,派担任向导的建州卫首领觉昌安(努尔哈赤的祖父)去劝降,但被囚禁,李成梁攻城时,觉昌安被大火烧死,觉昌安的儿子塔克世(努尔哈赤的父亲)在救其父时被明军误杀,建州三卫瓦解。
塔克世的儿子努尔哈赤继承了其父十三副盔甲,组织剩下的数十名部众,收拾残局,忍辱负重,和明军一起平定叛乱,以表示对明***的忠心,再加上他的祖父,父亲同时为明***牺牲,努尔哈赤遂被明朝正式任命为建州卫都佥事。努尔哈赤利用这个官衔所赋予影响力,对其他各部又拉又打控制在自己的势力之下,同时,建立了八旗制度,增强了军事实力。
1616年,羽毛丰满的努尔哈赤正式称可汗,建立[_a***_]汗国,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告天地,正式宣布与明朝断绝关系,脱离明朝管理,决心要与明朝对抗到底。至此,明朝经营东北失败。
参考书目《中国通史》;《中国人史纲》柏杨
你告诉我哪个朝代经营东北了?连满清都没有经营老家,直到末年内陆为避战乱才陆续迁移去东北。
古时候经营没有意义,因为没有长城可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阎崇年讲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阎崇年讲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