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朝解说人物,历史明朝解说人物有哪些

kodinid 5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解说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解说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末重要的历史风云人物?
  2. 明代兵部侍郎杨波生于何年?
  3. 明朝锦衣卫的历史以及著名人物?

明末重要的历史风云人物?

一是卢象升,号卢阎王。

二是孙传庭,字伯雅,明末著名将领。

历史明朝解说人物,历史明朝解说人物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是袁崇焕,明末著名将领四是吴三桂,明末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

五是陈奇瑜,山西保德人,字玉铉,被称为明末第一猛人

这个太多了。明末是个混乱的年代,满人的崛起,农民起义及抗清英雄等,如崇镇帝吊死煤山,袁崇焕关外抗清,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努尔哈赤入关建立政权,这些人都是风云人物。

历史明朝解说人物,历史明朝解说人物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袁崇焕:大明王朝的最后顶梁柱,可惜最后被魏忠贤等小人陷害,凌迟处死。

2.孙承宗:明末军事战略家、爱国者。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

3.孙传庭;明末名将。此人评价相当高。(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为捍卫明帝国的荣誉做最后的一番努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历史明朝解说人物,历史明朝解说人物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卢象升:明末第一悍将,民族英雄。从小就志存高远,不仅读书勤奋,而且还学习兵书习练武术。所以,此人文武全才。

明代兵部侍郎杨波生于何年?

杨博(1509年6月11日-1574年9月23日),字惟约,号虞坡。山西蒲州(今运城永济)人。明朝名臣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被严世蕃认为是天下三才之一。早年随翟銮巡视九边时便受赏识,其后在兵部受到张瓒、毛伯温两位兵部尚书的器重。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时,兴屯田、修水渠、筑屯堡,使百姓安居乐业,境内肃然。

后任兵部左侍郎,经略蓟州、保定军务,两次击退蒙古首领把都儿和打来孙的进攻,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受命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造偏箱、修守备,屡受嘉奖。后调任蓟辽总督,回朝任兵部尚书、少保。深受明世宗倚重,视为左右手。又改任吏部尚书。

明穆宗时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少师兼太子太师。万历元年(1573年)因病重致仕归乡。万历二年(1574年),杨博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谥号襄毅。

明朝锦衣卫的历史以及著名人物?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明末,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大汉将军也一度增加到5000余人。至于“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也是它为什么能为人们牢牢记住的原因。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这是有名的锦衣卫。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大家对这个名词一定很熟悉)。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锦衣卫的工作只限于侦察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一旦适逢一个野心大、心肠狠的指挥使掌权,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可以打击异己,也可以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解说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解说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锦衣卫 明末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