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的隋朝都在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的隋朝都在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的国都是哪里?
隋朝的国都是京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 大兴城,又称唐代长安城,始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隋代的大兴城人口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为25万人(一说60万人),到了盛唐时期达到100万左右。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3.1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超过一百万。唐末迁都洛阳后这里被拆毁,其遗址位于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带。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东都洛阳,是隋后期的首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朝时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玄宗、昭宗、哀宗都将其作为帝都,时间共近50年,时称为东都、神都或东京。城内有隋唐时代面积最大的宫殿群――洛阳宫,和中国历史上最高大的宫殿建筑――万象神宫。
隋朝时的成都和扬州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隋朝的江都就是今日的扬州,隋炀帝做晋王的时候,被他老爸隋文帝调到今扬州做了10年的扬州总管,他的扬州总管府旧址就位于今日扬州市蜀岗之上。
后来他靠着在扬州的成绩回去夺嫡成功登上皇位之后。改今日扬州为江都郡,并且在今扬州蜀岗之上新建***宫城江都宫,长期在这里办公施政,号令天下。历史上的“江都宫变”就发生在这里,不仅仅有主宫江都宫,还有与江都宫通连的隋十宫即归雁宫、回流宫、九里宫、松林宫、枫林宫、大雷宫、小雷宫、春草宫、九华宫、光汾宫,这些都是隋炀帝赐名的。还有沿着扬州运河修建了许多行宫,比如临江宫等。
为什么在唐肃宗之前,洛阳频繁被称为“上都”?
无论怎么称呼,大唐的国都始终是京师长安,洛阳只是他四个陪都中的一个陪都。既就是武媚娘篡夺***皇位的十来年,虽称***陪都洛阳为武周“神都”,但也不敢太造次,依然尊长安为京师,她死后不葬洛阳而葬在长安就是力证。
洛阳位于黄河中游南岸的易洛河盆地。古代洛阳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伊、洛、瀍、涧四条河流蜿蜒其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宋李格非说:“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严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清人顾祖禹也认为洛阳“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因而洛阳成为帝王建都的首选之地,“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历代统治者都把山川作为国运的象征,有利的山川形胜,充足的城市供水是选择都址的必备因素。河洛地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夏商故都居伊洛两河汇流处不远,地势较低,山川形胜稍逊周都,且易被洪水之患。而周都山川形胜优越,又居洛北高地,既保证了充足的城市用水又可免于水患。
武威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而长安是唐的都城。为压制李唐,称洛阳为上都,此乃政治考量。一但国家习惯接受这个名称,便流传下去。而到了唐肃宗时期,安禄山作乱,天下大乱,洛阳屡次被攻破,名称更改数次。
洛阳自古以来是封建王朝的都城,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西靠秦岭,东临嵩山,北边是太行山,南边是伏牛山,又位于关中与华北平原要冲,著名的险关——“函谷关”、“虎牢关”,在东西两侧守护。
到了隋朝时,洛阳的地位是更上一层楼。隋炀帝让人重建洛阳城,取名东京,建的极为奢华;修建大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的起点,都是洛阳。大运河的修建,算是给洛阳增添了许多的交通便利,
唐朝时,虽然建都长安称为京,洛阳为都,但在中后期,每当长安缺粮,皇帝就会拖家带口的来洛阳,此时的洛阳,在君王的心里,地位依然很高。对隋唐而言,称 “都”级别更高一些,事实上也是如此,盛唐及之前,隋唐皇帝将洛阳冠名“都”的时期,洛阳大都是政治中心或者当时人心中的第一都城,如武皇去世后,唐中宗虽移居长安,但经历了几十年首都,但在当时大多人的心中,洛阳此时地位是高于长安的,朝廷终究还是要回洛阳,所以洛阳被冠名为“东都”。
公元690年,武则天建立武周王朝,定都洛阳。从此大兴土木,对洛阳进行了一系列建设,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度。公元684年,武则天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意为“君权神授”。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至此,神都才正式进入历史,成为一个名号。
唐玄宗天宝初年移居长安,为降低洛阳地位,提高长安地位,随将洛阳“东都”改为“东京”、长安“京师”改为“西京”。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朝廷都于长安,也将长安也冠以都称,洛阳也由“东京”改为“东都”。综上所述洛阳才会频繁被称为上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的隋朝都在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的隋朝都在哪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