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回到唐朝改写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回到唐朝改写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白著作《峨眉山月歌》改写成现代文?
峨眉山月歌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发现到了渝州。
山坡羊,骊山怀古改写散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改写成散文
我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到这里来接受检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 你看,这一幕就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想起古代,我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一无所见啊,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遥望过往的历史,思绪起起伏伏。真是: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我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最伤心的是历代人民。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评价啊!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我们百姓啊。
如何把古诗改写成现代诗?
秋天来了,和大家分享一首许浑的《早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原诗)
改写现代诗:
月华幽幽的长夜
我独享这抹戚清
秋风习习的温柔
青萝舒展身姿
将古诗改写成现代诗,实在是件难事儿,实在又是件趣事儿,实在需要有兴者做的件好事儿。我实在想做这件事儿,因为我实在觉得命题者实在有创新思维和好点子。可不是吗?古为今用,古贤必然高兴;向古索美,必然锦上添花。古美变为今美,实在是文化的传承。但谈何容易?
不妨班门弄斧一回。贻笑大方无所谓,所谓的是将自已的嘴巴捂好,以防笑掉牙。但千万别诅咒或谩骂我,太差就不再干了,只不过我委屈了一回可爱的方块字们。
今天我要改的诗是,唐朝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现代诗《独钓者新雕旧塑》作者,根言木语
那场纸上的寒雪不见了
有人说春天的太阳领走了
有人说土地认领了雪的孤儿
古诗之美在于语言清新自然,如果你把古诗改成现代诗,可能失去了自然之韵美。想来你看过唐诗宋词,很多译文与原诗相较要逊色很多。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杨花落尽,子规不住地哀啼。听说你被贬龙标担任县尉,此去要经辰溪、酉溪、雄溪、樠溪和……
谢谢邀请。你所提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自从推广了白话文以后,不少知识分子为了普及古诗词,让普通百姓也能读懂和理解古诗词,早就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因为古文基础的参差不齐,现代诗的水平高低不一,改写的诗词良莠不齐。把古诗改写为新诗虽然是要参照原文,但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古文基础,同时也要有写作新诗的能力,要了解原文的历史背景,诗中描述的情、景、人的出处……我觉得,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承担这份工作的,譬如我,就不敢这样做,因为没有金钢钻,揽不了瓷器活。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回到唐朝改写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回到唐朝改写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