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以前东北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以前东北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北三省明朝时有汉人居住吗?
东北三省明朝时是有***居住的。
根据古籍文献记载和近现***古推断,古商族曾经多次迁移住处,有一支就迁移到了辽西、冀东一带,作为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古氏族部落。也是古商族这支部落的来到,让东北有了汉族人。
经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赶走了蒙古人,在东北各地建立了行政机构。这样,东北被分为二,北部的黑龙江流域划归奴儿干都司,南部的辽东划归山东管辖。明朝鼎盛了200多年,辽东汉族人口繁盛,达到300万之多!几乎为明朝当时人口的1/30。在整个东北,汉族人口也超过了80%!
东北三省在明朝肯定有***居住。
著名的关宁铁骑就是在东北的***,不过那时候称他们为辽人,在当地***取所谓的辽人守辽的战略,并取得了成效。
另外,当时的明朝会轮换派内地的军人到东北守卫。搭配的官员家属以及仆役等又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东北三省明朝时有***居住,而且那个时候的***就已经是东北的主体民族,据史料记载,明朝时东北***占当地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
早在战国时期,汉族先民――华夏就已把生存的空间拓展至东北了。自那时起,***就一直在东北繁衍生息。明朝时设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地区,移民东北的***遂达到高峰期。
长期以来有个谬误的认识影响着大家,使得我们都误以为,古代***只生活于万里长城以内,城外则是少数民族活动区域。这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
东北三省明朝时有***居住的。
一、明朝中后期,当时迫于国内人口压力,大量***迁居辽东、辽西(今辽宁省一带),鼎盛时期,东北有***三四百万,但随着满族对全国的征服,大部分***随即迁往关内(从龙入关),东北几乎没有***的踪迹了。
二、清朝中后期,同样是迫于人口压力,***再次迁往东北,但满清***一直把东北视作“龙兴之地”,不让***涉足,迁移的速度很慢,直到十九世纪末,东北的***才恢复到明朝末年的水平,20世纪初清朝废除了迁移东北的限制,***才掀起了迁移东北的大潮,并且不仅限于辽宁,更向吉林、黑龙江等更北的地方迁移,特别是张氏父子主政时期,还组织了官方的迁移活动,整车皮的向关外输送人口,到1931年“9.18”事变,东北***达到了创记录的3000万人。
三、建国后,组织建设兵团开发“北大荒”,东北***迅速突破了1亿
东北被明朝管辖多少年?
明朝在东北设立的最早的行政机构是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是在1409年由明成祖朱棣下旨设立的。努儿干都司管辖范围大致包括了现在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北部分及以西俄罗斯局部、乌苏里江以东、外兴安岭及以北。
奴儿干都司下辖很多卫所,有的卫所都是明朝军队驻扎,但是距离远的卫所就直接任命当地少数民族头领为卫所长官了,比如后金的创始人努尔哈赤祖上的猛哥贴木儿就曾是明朝的建州卫都指挥使。而努尔哈赤本人还曾被明朝封为龙虎将军,所以历史学家定义努尔哈赤是反叛,不是没有道理的
永宁寺碑
现在很多人说明朝对东北没有实际管辖权,这根本不对,1411年-1433年(明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明朝***曾十次派太监前往视察奴儿干都司,对都司、卫所官员授予官职、印信,赏赐衣物钱钞。并在奴儿干都司的山顶上,修建了永宁寺,先后留有"敕建永宁寺记"和"宣德八年重建永宁寺记"两块石碑(现藏于俄罗斯海参崴博物馆)。这两块石碑有力的证明了明朝管理东北的事实。
位于吉林市的摩崖石刻介绍
朱棣一再强调黑龙江流域是“锁钥之地”,并非对此地不闻不问。而且在今天的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阿什村的松花江北岸,有两块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3次率领数千官兵、工匠来吉林造船的事迹,证明吉林市是明朝造船运粮基地,由此也可见,明朝***对东北具有实际的掌控能力。等到了明成祖之后的仁宣二帝,明朝战略全面收缩,南方放弃安南、东北内迁奴儿干都司、对外解散了下西洋人员。也从这之后,明朝对东北的政策由实际掌控转变为怀柔羁縻,客观上造成了日后的劫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以前东北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以前东北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