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归义军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归义军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穿越到安西四镇的小说?
大唐:七千白发兵、最后的安西军
作者:二千
军事历史
***简介
贞元二十一年,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已经过去了五十年。
这一年***换了三个皇.帝,吐.蕃国力鼎盛。
安西四镇坚守五十年,仅剩两座孤城,七千白发老卒……
这里有诗句一绝的元白刘柳,也有雪夜入蔡州的后唐名将李愬,还有沙州初成长的归义军张议潮。
他闯进了这个时代,死守安西三年的他,成为了安西向***的最后一支求援队。
“安西龟兹镇第七团韩景略,自西域而来七千里!”
为***收复河西的归义军,为什么最后还是被西夏灭亡了?
归义军政权之所以会被西夏灭亡,是在诸多原因糅合的条件下才达成的。
首先,先来看下归义军***和西夏当时的地理位置。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归义军在西夏的西面,正好处在河西走廊的咽喉地带,是古代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商人中转站。对西夏来说,一旦夺取了归义军的地盘,就可以通过控制丝绸之路上的关税等收入,来大大充实经济并不富裕的国库。
然后,再来看下归义军当时的军事实力。
在西夏成立的时候,归义军已经日暮西山,衰败的不堪一击。虽然曾经也有过雄踞十一州,拥兵十几万的强大势力,但是在经过多次内斗之后,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加上周围的甘州回鹘和高昌回鹘逐渐强大,对归义军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内忧外患之下,归义军的战斗力在西夏统治者眼里已经不值一提。
最后,要来看看西夏的扩张策略
在西夏刚刚建立的时候,就面对东南方向来自北宋和东北方向来自辽国的巨大压力。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战斗,西夏逐渐在当时的环境中站稳了阵脚,但是也失去了往东南和东北方向发展的信心与能力。以西夏的国力,是不可能拼消耗拼赢北宋和辽的。环视四周,也只有西面的归义军***,相对来说是最有吸引力也是最有信心去打赢的。当时的归义军已经日暮西山,早就没有巅峰时期雄霸十一州的强大势力,只能靠着瓜沙二州在苟延残喘。虽然名义上归属北宋王朝,但是由于与北宋直接联络的通道已经被甘州回鹘等少数民族所中断,实质上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这样一来,西夏可以很轻松的组织兵力去攻取瓜州和沙洲。
总结:归义军虽然曾经有过为***收复河西地区的光辉时刻,但是在西夏建立的时代,归义军***已经日暮西山,在外没有北宋的支援牵制,在内又因为控制土地的锐减导致实力直线下降,在面对西夏的兵强马壮之时,并没有与之争斗的实力,加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太过于重要,自然很快就被西夏所攻灭了。
张议潮(799年-872年)唐朝时期归义军首领。当时的敦煌城处在吐蕃的***管理之下。并且吐蕃***并不考虑联合当地的豪族大户来巩固统治,反而在政治上经济上压制他们。
张义潮统军出行图
而吐蕃之所以能控制敦煌城(古称沙洲),是因为在唐朝玄宗皇帝时期的安史之乱,为了镇压叛军,唐王朝将安西都护和北亭都护以及整个河西的兵将屯川陕,导致这些地方的精锐部队被朝廷抽光,给了吐蕃军队以可乘之机。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议潮在沙洲率众起义,驱逐吐蕃人,在沙洲城建立起汉人为主的***。并得到了当时的唐王朝中央的承认。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唐王朝***任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在敦煌城设置归义军***。由此,一直到宋仁宗皇帝景佑三年,西夏灭归义军为止,除了张承奉一度建立金山国,和敦煌国以外。瓜州和沙洲一直在归义军张曹两大世家家族的统治下,历经180余年。
回顾归义军的整个历史,甘州回鹘,吐蕃,新兴的契丹族都是归义军***的主要障碍,并且到了曹氏取得归义军***的乾化四年(914年),归义军***才稳定下来,曹氏***吸取了张氏失败的教训,努力改善和周边民族的紧张关系,并且建立了友好往来的联系。
曹议金像需要关注的地方是,敦煌城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敦煌城可以说连接东西方贸易,文化,以及政治交流的重要城市。同时,拜火教,佛教,道教都在当地盛行。曹氏归义军时期,曹议金接受来了沙陀人的册封,并且本人娶了甘州回鹘可汗的公主,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王国国王和甘州回鹘的可汗。
曹氏执政晚期,和甘州的回鹘发生战争,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虽然后来仍然有曹氏的人出来执掌归义军,但是战争和内乱大大的削弱了曹氏的实力,甘州回鹘的势力却在当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在甘州回鹘的战争中屡屡败退。
甘州回鹘对沙洲的统治时间并不是很长,西北崛起的党项族很快取代了甘州回鹘占领了沙洲。
张议潮的归义军与唐朝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1.张议潮出生地沙洲本就是***的疆土,他父亲是工部尚书张谦逸,当地的贵族,后来吐蕃进犯,他出生时沙洲早已沦陷几年了。张议潮自幼对吐蕃的残暴统治耳濡目染,对***故国心驰神往,立志要驱逐侵略者,回归祖国。为实现志向,他自幼就刻苦学习兵法和武艺。以自己的家产为军资,秘密招募、训练义军,同时不断收纳反抗吐蕃起义被镇压后的流亡者。蓄积力量,伺机而动。他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2.公元848年,张议潮率众组成归义军驱逐吐蕃收复瓜州,沙洲等地,公元867年,张议潮入朝,敕封河西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
3.归义军骨干力量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敦煌的名门望族。如索氏、张氏、李氏等,都是沙州一带举足轻重的家族,这些家族在沙洲陷落之后得以留存下来,并暗中积蓄力量。唐朝民风尚武,讲究文武合一,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平时骑马射猎,习武刺击都是非常普遍,这习武之风在世家大族中更是被看重,这些家族人丁众多,实力雄厚,他们在张议潮起义和收复河西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二,佛门的僧徒。第三,豪杰义士。如后来张议潮的得力部下副使安景,部落使阎英达等等,都是当地著名的豪杰。
张议潮是唐后期人,世居西北,自幼习武。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后,原来驻守陇西、河西的唐军回援,吐蕃乘机占据陇西、河西地区,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致使当地经济社会遭受严重破坏。后来,吐蕃内讧,河西、陇西民众乘势发动起义。陇西汉人张议潮义军得到了河西各族的响应,收复河西、陇西十一州,结束了吐蕃对当地长达百年的统治。唐朝在沙州设立设归义军,任命张议潮为沙州防御史、节度使,负责十一州军政、民政事务。张议潮依靠各族军民,坚守当地。
因此,张议潮与唐朝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张议潮世代是唐朝的臣子,吐蕃占据陇西河西后,心怀***,乘吐蕃内讧发动起义,接受唐朝的任命,归顺***,成为唐朝的命官,替唐朝坚守陇西河西,对当地多民族的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
归义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最后又为什么消失在长河中?
张议潮创立的“归义军”是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变衰时期,由***武装创立的保护河西地区的地方藩镇武装。
(1)归义军***的总体评价
从848年到1036年的188年间,历经晚唐、五代十国、北宋(中前期)三个时代。这一时期******由统一到分散再到统一的历史,“归义军”***在周围都是少数民族***下“硬挺”了168年,对于保护河西地区的汉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晚唐和北宋两个“统一”***,对于“归义军”的处置较为错误,其实,“归义军”虽然属于藩镇势力,但因为其处于“孤立”地位,本该受到更多支援。但晚唐、北宋***借助“归义军”因为是***地方***,一心追求“正统认可”而故意拿着该***,也是该***难以做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2)“归义军”问题何以研究不多
至于研究不多主要是三个因素。
因为,其***最终被消灭,直到明朝建立后方才重新被纳入******中。在三百多年历史中,不要说“归义军”***,就是西夏***的历史都被淹没在历史。
再加上该地区所在的环境,对“归义军”的研究并不算兴盛,同样“西夏史”也同样不算兴盛。这是我[_a***_]史研究的短板之一——只重经济、***中心地区,不重边疆史研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归义军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归义军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