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李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李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李显是怎样死的?
唐中宗李显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说法不一,成为千古疑案。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毒死的,一种是家族遗传心脑血管疾病亡故。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元年(698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击败后突厥,使得唐朝再次开始长期控制漠南。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壬午逝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定陵。
李显时期唐朝五大宰相?
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号称“五王”。但是,他们被封王没过多久,就遭受了严厉的打击。不但被取消王位,还被贬谪了地方上担任刺史、司马这样的官职。
但是,他们最终连个刺史、司马也没有当稳当,张柬之、崔玄暐两人,在贬谪途中,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在巨大的磨难中病死。
敬晖、袁恕己、桓彦范这三个人,则在贬谪的途中被***。
李显时期的宰相?
韦温(?-710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外戚大臣,唐中宗朝宰相,韦皇后堂兄。父韦玄俨,许州刺史。
神龙中,累迁礼部尚书,封鲁国公。景龙三年,迁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遥授扬州大都督。既居荣要,熏灼朝野,时人比之武氏。唐中宗驾崩,韦温总知内外兵马,守援宫掖。李隆基发动政变,韦氏宗族无少长皆死,
唐朝历经289年,共有20个皇帝,可是宰相却有461个。宰相可不像皇帝一样是世袭的,自己的宰相职位也不是自己说的算,很容易被同僚和皇帝拉下马,因此,宰相在不断的更替,人员在不断的变化,最终都是为在位皇帝服务,紧紧的围绕在皇帝的身边。
唐中宗李显时期的宰相:38个
刘景先、岑长倩、郭待举、韦宏敏、崔元暐、杨再思、张柬之、房融、韦承庆、袁恕己、桓彦范、敬晖、武三思、祝钦明、魏元忠、李怀远、豆卢钦望、韦巨源、李峤、于惟谦、苏瑰、宗楚客、萧至忠、纪处讷、张仁亶、韦嗣立、崔湜、赵彦昭、韦温、郑愔、张锡、裴谈、岑羲、张嘉福。
唐朝时期李显被武则天废掉为什么又重新上位登基?
李显为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原名李哲,李旦为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在洛阳驾崩后,按高宗遗诏,当时的皇太子李显柩前即位,成为皇帝,武则天摄政。
光宅元年(684年),武后临朝称制,李显被废为庐陵王,李旦被武则天立为皇帝,实则为傀儡,软禁宫中,而后武则天自立为皇帝,李旦被废。
武则天晚年决定将皇位还与李家,李显又重新坐上了太子的宝座,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联合其他大臣以及羽林军将领,率领五百精兵进行兵谏。此时的武则天明白大局已定,只好同意让李显复位,不久,武则天病逝,由此李显第二次成为皇帝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李裹儿合谋下毒暴毙身亡,终年55岁。同月中宗幼子温王李重茂被立为帝(史称唐殇帝),改元“唐隆”,由韦后临朝称制,欲重演武后故事。同年六月,李旦三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结禁军诸将葛福顺、陈玄礼等,以兵诛韦后、安乐公主并诸韦、武等。史称唐隆***。乃废少帝,奉其父相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至此李旦第二次成为皇帝。
拓展资料:
神龙***
神龙***,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李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李显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