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淮安明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淮安明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淮西是什么地方?
淮西其实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称,它也叫做淮右。宋朝的时候在皖中和苏中设立了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淮南西路就被称为淮右,也就是淮西,而淮南东路被称为淮左,这两者被并称为两淮地区。
淮南西路的属地包括了如今的安徽寿春、安徽凤阳、安徽合肥、安徽和县、湖北蕲春、河南恒川、安徽无为等地方,淮西现如今主要是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淮西这个地方在我国历史上诞生过三位武皇帝,分别是楚宣武帝恒温、明洪武帝朱元璋和吴武帝杨行密,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淮西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德胜,这是因为杨行密曾经是德胜节度使,他管理了庐、寿、濠、舒、和五州的兵马,所以淮西也被叫做德胜。
淮西指的是淮河西段沿岸的县市,主要在在现在的安徽省境内,滁州北、蚌埠、淮南、阜阳南、六安北、长丰县北部、河南省淮滨县、固始县。历史上淮西军曾以数千兵马击败安禄山十余万叛军、曾经打下明朝江山、明太祖清扫了境内的蒙古势力,包括云南和西北,成祖更加过分,几次北征基本打残了蒙古,使其元气大伤,此后无力再大举南下。
淮西,即淮右。为一地域名称,宋朝在皖中和苏中设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淮南西路称淮右,淮南东路称淮左,二者常被并称为两淮。淮南西路的属地包括:寿州(今安徽寿春)、庐州(今安徽合肥)、濠州(今安徽凤阳)、舒州(今安徽潜山)、和州(今安徽和县)、蕲州(今湖北蕲春)、光州(今河南潢川)、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六安军(今安徽六安)。淮西在今天主要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
淮西是现在的安徽省江淮地区。
淮西,即淮右,淮南西路称淮右,因唐朝曾在合肥设德胜军,委任杨行密为德胜节度使,统领“庐、寿、濠、舒、和”五州兵马,所以淮西又有德胜之称。淮西在历史上先后诞生三位武皇帝,分别为:“楚宣武帝”桓温、“吴武帝”杨行密、“明洪武帝”朱元璋,这三位全部参与了和北方政权的斗争,并遣将北伐。
我国历史两大粮仓地址?
明代四大漕运粮仓 分别是 淮安的丰济、徐州的广运仓、德州的德州仓、临清的临*** 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后。此后东南区的粮食由运河输入京师供官、军食用。由于淮安、徐州、德州、临清水路畅达,故漕粮先集中于这四个地方,然后漕运。淮安、徐州、德州、临清作为明朝征收贡粮设于运河沿途的四个转运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后人誉为“明代四大漕运粮仓”。
明朝为何要把凤阳设为中都?
都城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城选址无疑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明初,对于都城的选址,曾有过多种方案,如开封,如南京,而凤阳也是其考虑之一,但因刘基的劝阻而罢。洪武二年(1369)九月,正式下诏以凤阳(时名临濠,洪武七年始赐名凤阳)为中都。
图片均来自百度百科,侵权请删
其一,朱元璋的个人情感。临濠是朱元璋“龙兴之地”,也是其祖先陵寝所在的“国家根本重地”,并于凤阳建皇陵,所以在家国观念的影响下,朱元璋的家乡观念是定都临濠的重要原因。
其二,临濠自然条件也有利于建都。《明太祖实录》在讨论建都问题时,曾议及“临濠则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故临濠自然条件利于建都。
其三,淮西官僚集团的支持又是一个重要因素。据学者统计,朱元璋南略定远时的24人,多是朱元璋的同乡,其中包括徐达、耿再成、耿炳文、陆仲亨、周德兴等人,后来全部受封或者追封为公侯,此外,洪武一朝凤阳府还有30多人受封或追封为公侯,由此可见,淮西官僚集团是洪武朝一支重要的势力。所以,对于建都问题,他们也利用朱元璋对家乡的感情,提出建都临濠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淮安明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淮安明朝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