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戚家军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戚家军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戚家军是哪里人?
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
戚家军训练有素战力强悍,为何阻挡不了明朝的灭亡?
明朝灭亡是大势所趋,纵使戚家军再如何神勇也无济于事。
『』戚家军为保卫大明全军覆没
一、戚继光在职期间,戚家军百战百胜。
古代有两支以主帅姓氏命名的军队,一是南宋岳家军,一是明朝戚家军。
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浙江义乌成立,当时总兵力四千,兵源是农民和矿工。戚家军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中国历史上最强四大军队之一。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离职,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未有败绩。
二、戚继光离职后,戚家军终成绝唱。
万历十五年,戚继光病逝。
后金围困沈阳城,沈阳告急。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带领戚家军星夜驰援。不幸的是,当戚家军即将赶到沈阳时,沈阳已被后金攻陷,戚家军几千人的疲惫之师在浑河被数万后金大军团团包围。
面对强悍的八旗军,戚家军毫不畏惧,***用鸳鸯阵法,在鸟铳、弓、弩、火箭、火炮、车阵的配合下,与八旗兵展开激战。双方血战到晚上,明军的援军被击溃,八旗军不断增兵,戚家军弹尽矢绝。除少数突围外,几近全军覆没。戚金、陈策、童仲癸等120余名将领殉国。
明朝爱国将领戚继光,为何能使“戚家军”处于不败之地?
历史窗外,木桥观点。
明初,日本国内战争导致一些武士和商人无法生存,于是出海到中国沿海,以走私、抢掠为生,但规模较小。此后几十年里,他们勾结中国沿海的流氓、海盗和山寇,乘沿海防务空虚之机,大肆劫掠,谋财害命,我沿海民众被杀者数以几十万!
这种情况下,戚继光被调任浙江,负责抗倭事宜。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559年,戚继光在浙江义乌成立戚家军,总兵力四千人,主要由义乌当地的农民和矿工组成。
戚家军抗倭作战多年,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余,对于一支地方部队来说,这是很恐怖的战绩。
戚家军的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戚继光本是将门之后,有世袭的军功,生在部队大院,长在部队大院,因此从小耳濡目染,熟读兵法和军事要略。其父去世后,他承袭了父亲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
戚家军成立后,戚继光首先严明军纪,无论行军还是驻扎,都有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逾越,若有扰民行为,一律格杀。
根据多年来他对倭寇的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高水平训练,并创立了鸳鸯阵等破敌阵法,使得倭寇闻风丧胆。
戚家军分为车营、马营、步营和辎重营,其中,马营和步营,也就是骑兵和步兵的是主力部队,车营和辎重营和现代军种意义,属于支援部队。
戚家军的装备在当时算得上世界前列,官兵个人防护装备非常精良,火器使用比很高,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还有铳、倭刀、铁甲。
如果要评选明朝战斗力最强的军队,非戚家军莫属。戚家军建制兵力四千到六千左右,却能做到南平倭寇、北镇蓟辽、援朝逐倭总共歼敌十余万首级的成绩,宋朝至清朝之间任何一支军队都无法达到的水准。戚家军战斗力强悍的秘诀在哪里呢?
自打宋朝开始,汉人的尚武精神就丢失了,昔日汉唐雄风打出的“一汉抵五胡”威名已经消失了将近六百年时间。尤其是宋朝开启了重文抑武之路,武将被文官压制得死死的,***王朝的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这倒不是说单兵战斗力下降严重,更多的是指挥的问题。
文官贪生怕死之辈更多,首先气势就输了一大截。但更关键的是文官大多数没有军事天赋,纸上谈兵之辈数不胜数,往往容易导致指挥失误。而且出现问题了,文官们又爱推卸责任,也很破坏内部团结与纪律性。另外文官们容易拉帮结派,使得分歧更容易出现,也很影响战斗力。
明朝沿袭了宋朝的很多制度,也是文官制衡武将的一套。文官挂帅经常会出现问题,非常影响战绩。比如明末袁应泰、王化贞等人在沈阳、辽阳、广宁之战中,就充分暴露出来了这些问题。
戚家军的指挥官可以说是职业的武将,这点跟宋朝、明朝很多军队不同。戚继光、戚继美、陈大成、叶邦荣等戚家军将领都是常年跟士兵一起训练、作战,对打仗这块远比高高在上的文官们精通。经历一次次抗倭战役,而且基本是百战百胜的成绩,经验不断积累,战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戚家军是宋朝至明朝最具尚武精神的军队,是其战斗力强悍的根源所在。
明嘉靖年间,朱元璋创建的卫所军战力严重退化,尤其浙江沿岸更是海防废弛倭寇肆虐,价值当时政局黑暗,抗倭有功的官员如朱执、张经等被弹劾构陷,浙江虽“征兵半天下,贼寇愈炽”。
而此时,戚继光因为“备倭山东”成绩斐然,而“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戚继光于嘉靖三十五年七月上任,八月即遇“(倭寇)余孽八百有奇流至慈溪邱、王二家为巢,进寇龙山所......家严(戚继光)新任,而龙山属其境内,一闻贼至,即驰军于高家楼待之。贼以三酋分三路冲入,各部兵数千人皆披靡。家严据高石射贼,三发矢中三酋,兵皆合,贼乃退。”
此战数千卫所军迎战数百倭寇却被对方横冲直撞,若非戚继光三箭中三酋,明军必然大败。戚继光深感猥琐军不堪征战,必须编练新军“大创尽歼”倭寇,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倭寇。为此上《练浙兵议》:“诚得浙士三千,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
当时的总督胡宗宪起初并不以为然,戚继光在得到浙江巡抚阮鄂的支持后,胡宗宪才将籍贯绍兴的三千士兵交给戚继光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这三千士兵的素质确有提高,军容整齐,战力明显提升,而且在对倭作战上海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于嘉靖三十八年,几乎全部歼灭进犯洮渚之寇。
这三千绍兴籍士兵可以认为是戚家军的雏形,但其与未来成型的戚家军相比徒具其表,并不具有戚家军的精髓,真正的戚家军应该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而非同此支绍兴军队一样,军击败坏,不尊主帅号令,甚至“出现取己方伤兵或百姓首级冒充倭首的现象”。远远做不到如指臂使。它的性质更像是一支雇佣军,很多方面远远达不到戚继光的要求,但此时戚继光自己也还没有琢磨透怎么练一支强军。
直到岑港之败后,戚继光才认识到,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士兵的日常习性,对精锐之师而言士兵只有具备忠诚、勇敢、团结、无畏的精神,才能做到以少胜多、以弱击强。
基于这些考虑,戚继光从义乌械斗中发现当地人恰恰具备这些素质,所以他上《练乌伤兵议》。由此此前练绍兴兵已初见成效,总督胡宗宪很快批准,尔后在义乌县令赵大河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募得四千人,进驻台州开始训练。
戚继光对这支军队***取自上而下的选兵法:将领选哨官,哨官选哨长,哨长选队长,队长选士兵。这种方法完全淘汰了明军的卫所编制和作战方法。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个作战团队,其以牌、筅兵为防御,在临阵之时狼筅首先与倭寇接触,狼筅韧性极大,晃动中对方难以着力,即使倭寇武器中最锋利的倭刀也很难一次斩断,同时狼筅顶端刀刃形状的枝杈不仅有杀伤力,而且有阻碍敌方视野的功效,倭寇在与狼筅兵战斗时,很容易被狼筅中突然伸出的长枪击中,另外遇到敌军过多之时,狼筅还可以起到疏散敌军的作用。
导读
戚继光的戚家军经常打胜仗,是因为戚家军占据了几个优势。戚继光本身是一名优秀的将领,其次戚家军的兵源有一股子狠劲,打起仗来悍不畏死,第三,戚家军是当时明朝第二强的军队,仅次于李成梁的辽东铁骑,第四,有集上千年兵家之大成的鸳鸯阵***。
戚继光家里世代从军,从明朝初年开始就是世袭的登州卫指挥佥事,拥有大明王朝时代相传的饭票,只要大明江山还在,只要戚家嫡系一脉还有男丁存在,那么戚家的位置就是不可动摇的。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从小教育戚继光要忠于职守,为官清廉,建功立业,戚继光将这些牢牢的记在心里。
戚继光十岁时就承袭了父亲的职位,登州卫指挥佥事,成为了明朝的高级将领。而作为军事世家,戚继光自然也是熟读兵书,对各种军事理论信手拈来,这将是他日后打败倭寇的基础。
戚继光还有一个优秀的品质,自律。无论外界怎样评论,戚继光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调任北部边疆的三年中,认真研读兵书,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戚继光初到任,便开始对军队进行改革,整顿军纪,但显然这帮老兵油子并不买账,依旧我行我素。
戚继光接任宁绍台参将之后,正逢倭寇抢掠浙江慈溪。在慈溪东南的龙山爆发了龙山之战,就是这场龙山之战给戚继光上了一课。
士兵并不将倭寇赶尽杀绝,即使是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他们认为倭寇早晚还会打回来。
戚继光意识到一支强大的军队,他的兵源质量是很重要的。当他偶然路过义乌时,他发现他找到了优质的兵源。
戚继光在那里见证了一场斗殴,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用锄头、镰刀、菜刀,冲向能看见的敌人,与之拼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戚家军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戚家军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