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侃唐朝历史合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侃唐朝历史合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魏晋风流人士到底有多风流?
说到魏晋风流人士,我脑中首先涌入一串名字,如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等。
记得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谈魏晋风流人物》中对魏晋这样阐述——
魏晋,是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一代英豪灰飞烟灭,明争暗斗政治倾轧,变成主题。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让一批学识渊博潇洒绝伦的文人名士厌烦尘嚣,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执意在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开辟一番新气象。
对于风流的定义,冯友兰老先生在《南渡集》中曾说过,魏晋的“真名士自风流”中的风流,要具有四要素,即: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具体的解释为:
所谓玄心,可以说是超越感;
所谓洞见,就是不借推理,专凭直觉,而得来的对真理的知识;
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
所谓深情,真正风流的人,有情而无我,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
魏晋时的人物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往日,他们那种不同流俗的作风,和独特的言谈举止,体现了他们独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形成的社会形象和时代精神,特别注重精神上的纯净。
魏晋名士普遍活得超脱,对功名富贵漠视,而且内心旷达,豪迈不羁,他们追求的是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其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
魏晋风流是文化史上专有名词,也称作“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人们对当时风流人物的品评,从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品评。
01
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
魏晋名士不同于流俗,有独特的言谈举止。他们深深地影响着当时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以“竹林七贤”和“兰亭名士”为代表,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
02
驴鸣悼亡
曹魏名士王桀喜欢听驴叫,在他死后的葬礼上,当时的魏世子曹丕就对前来吊唁的一干大臣和王桀的生前好友们说:王桀喜欢驴鸣,我们一起来学驴叫,为他送行吧。
众客一起驴叫,以此来悼念王桀。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那时,无论是***还是民间,都推崇玄学即: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儒家教条思想在这一时期受到挑战,很多名人风流人士视传统儒家礼仪为无物,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提倡解放教条主义,活出真性情。
魏晋名士的率真旷达、超拔脱俗、爱惜个性的情怀,以及对内心和天地间自由的寻找,恰恰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所缺乏的东西。
魏晋风流人士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层:
第一阶层:以曹家和司马家为代表的***。
最有名的典故是在“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葬礼中,魏帝曹丕要求一起吊唁的文武百官学驴叫,只因为王粲生前最爱听驴叫。想想那个场面,葬礼在儒家教条中被高级重视,***都在痛哭流涕以表达哀思,可是***代表人却公然无视这肃穆端庄的氛围,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哀思---学驴叫,而且据推测,估计是曹丕先学驴叫,其后文武百官也一声接一声的叫起来。
司马昭也是玄学推崇者,很护玄学臣子,如阮籍。阮籍在其母丧期,仍然出席宴席并照样吃酒吃肉,这在儒家看来是大逆不道,有人参阮籍,可是司马昭却说,阮籍是有病在身,守丧时期喝酒吃肉是可以被原谅的。
阮籍母亲去世他并非不难过,相反,在母亲葬礼中还痛哭的吐过好几次血。在阮籍看来,亲情是人伦至亲,根本就不需要儒家的繁文缛节来证明是否孝顺,孝顺是出于真心,而不是出自礼仪。
第二阶层:以世家大族为代表的王家和谢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魏晋名士的代表人物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竹林七贤”,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这些人对当时的司马朝廷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聚集到山阳一带(今河南新乡市辉县)的竹林里,把“玄学”和“老庄哲学”视作精神信仰,对酒当歌,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其中,山涛年龄最大,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这七人是非常有骨气的文人,个个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却又无法实现个人抱负,因此,表面上他们看起来潇洒放浪,但在精神上,却非常苦闷。
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尤其唐代大诗人对这七人非常崇拜,常常模仿他们。
他们究竟有多么风流?若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他们绝对是潮男,引领着时代风尚。
喝酒,酗酒,在酒精的***下,享受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是他们常干的事,常常喝的摇摇晃晃,东倒西歪,醉眼朦胧。
他们还喜欢追求长生不老,喜欢一掷千金收集各种名贵药材,炼制各种药丸,有些药可能有毒,服用后甚至能让人产生幻觉,但他们喜欢这种***。
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喜欢袒胸露乳,喜欢无拘无束地在竹林游玩,玩到尽情处,还喜欢裸奔,在他们眼里,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江苏常熟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常熟是个好地方,鱼米之乡,江南福地,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人才荟萃。古有钱谦益、柳如是、孙承恩、汪应铨、翁同龢、翁曾源等,现代有张光斗等一批院士。这里主要介绍几位常熟的院士。
张光斗(1912—2013),江苏省常熟市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密云水库、渔子溪水电站等工程,参与葛洲坝、三峡等工程设计工作,出版《水工建筑物》、《专门水工建筑物》等学术著作。
王淦昌(1907—1998),江苏常熟人,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参与中国***、氢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张青莲(1908—2006),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研究有重要作用,1991年测得的铟原子量被国际***用为新标准。著作有《重水之研究》论、《无机化学丛书》等文集、《无机化学丛书》等。
时钧(1912—2005),江苏常熟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创建高校硅酸盐(水泥)专业,在低温煅烧矾土水泥、湍流塔、填料塔等研究方面成果卓著。主编有《传质》、《膜技术》、《化学工程手册》、《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等多种书籍。
戴松恩(1907—1987),江苏省常熟人。著名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在小麦、玉米、烟草和油菜育种等研究硕果累累。代表作有“中俄美小麦品种杂交之遗传研究”、“为什么研究小麦非整倍体”、“我国农业研究方向”等。
常熟,家有子女在此工作,尽管我是常来常熟,只是知道她是"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江南福地,只是知道她历史悠久厚重,人才荟萃辈出,她的历代名人叫我一个外乡人,尽数道来确是难事。
还好,孩子家就居住在风景如画的虞山角下,去多次,我对虞山山上埋葬的众位名人略知一二。有商代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古吴国第一代国君周章;"南方夫子"言子;明末民族英雄瞿式耜;元代大画家、著有《富春山居图》的黄公望;明代抗倭名臣王扶;明未清初一代文宗钱谦益;女才子"河东君"柳是如;清代大画家王石谷;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戊戌变法的赞助者翁同(龠禾);清未民初慕名文学家曾朴……
以上所列,算是常熟历史名人的缩影,一小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侃唐朝历史合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侃唐朝历史合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